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成渝中线建设繁忙 建行上门贴心服务
2025年01月24日 13: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4日电(杜成 尧欣雨)22日早晨8时过,位于成都龙泉驿区同安街道境内的龙泉山段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在中铁隧道局集团成渝中线项目部龙泉山隧道建设工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奋战场景。临近春节,数百名工人仍在寒风中坚守岗位,在返乡与家人团聚前的最后几天里再拼一把、抢工期……

成渝中线项目部龙泉山隧道建设工地一片繁忙。中铁隧道局集团 供图

  “今天过来再看看项目进展情况,农民工工资发放是否顺畅,还有没需要我们来进一步做的?”建行成都铁道支行机构业务部对公客户经理陈超刚一下车,就上前握住中铁隧道局集团成渝中线3标项目部工会主席杨志诚的手迫不及待地问。

  早上6点过,陈经理就从天府新区兴隆湖附近的家里早早出了门,驱车50来公里来到团队服务的中铁隧道局成渝中线项目指挥部及建设工地。这段时间他与团队伙伴忙得够呛,但临近过年,他不管怎样都要抽出半天时间过来走一走,看看项目部和农民工朋友还有什么金融服务需求。

  据杨志诚介绍,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线路起自重庆北站,引入既有成都站,正线新建6座车站,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350公里。成渝中线高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沪渝蓉沿江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经济一体化意义十分重大。

  “龙泉山隧道属Ⅰ级高风险隧道,在建设施工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杨志诚说,目前项目部有630多个工友正在施工现场日夜奋战,为了只争朝夕抢工期,春节期间仍有60多人在工地上坚守岗位过年。

建行成都铁道支行机构业务部对公客户经理陈超与客户正在交流。杜成 摄

  今年36岁的段坤老家在自贡富顺,是施工工地的一名三臂凿岩台车保养工人,看上去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每月可以挣到近9000元,24号工地放假后准备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过年,今天建行的朋友又专门来到工地为我们周到服务,放假前肯定能拿到足额工资,工友们真的很高兴!”段坤乐呵呵地说道。

  临近中午,陈超又马不停蹄驱车来到中铁二局成渝中线项目指挥部,与该指挥部书记王寒冰、财务部部长吕恩彪细心询问起合作落实情况。

  “马上过年了,这几天我们正在准备结算发放工友年前工资,但如遇到跨行支付就需要通过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支付,可能需要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放到工友银行卡上,我们想在工友放假回家前就一一到账,让大家开开心心过好春节,能否帮忙来协调解决一下?”吕恩彪及时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陈超一一记录记在心里,表示将立马协调尽快解决,并将专门到工地为工友们办理建行工资卡,类似这种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在中铁二局成渝中线项目指挥部与客户亲切交流。杜成 摄

  陈超介绍说,为确保农民工能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建行与项目建设方、施工方紧密合作,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对工资发放进行专户专项管理。1月9日,建行在知悉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成渝中线项目部工资专户代发限额额度即将用完时,紧急上报建行四川省分行,并协调支行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紧急调整专户代发限额,及时发放了农民工工资。

  一直以来,四川建行始终致力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此次参与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建设,再次展现出国有大行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据了解,四川建行为成渝中线项目提供了账户结算、项目资金监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保障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有效防止建设资金挪用,大大提高了项目资金管理效率,为项目建设的速度进度全力提供金融支撑。

  据建行成都铁道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成渝中线项目顺利推进,该行上上下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团队,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开工初期,团队主动上门为农民工批量开卡,提供及时便捷服务;创新研发项目资金管理系统——数字基建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精准监控,为及时准确发放农民工工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成渝中线项目部龙泉山隧道出口建设工地。杜成 摄

  据了解,四川建行在成渝中线项目前期为其出具了贷款意向书,未来将根据实际资金需求为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下一步,四川建行将持续密切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以更高效、更贴心的创新举措,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建行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