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仁寿:技能培训“造血”让群众“饭碗”端得稳
2025年07月10日 18: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0日电 (刘忠俊 夏丽萍)仁寿县就业服务中心10日透露,该县以精准多元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为不同群体打造就业“金钥匙”,让“技能在手,饭碗我有”成为现实。

竹编培训现场。夏丽萍摄

  针对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灵活就业需求,仁寿县深挖“家门口”增收潜力。在“竹韵传薪火编艺启新程”公益培训中,非遗技艺传承人郭志爱手把手教授30多位宝妈、残障学员竹编技艺。“学习竹编既能增添乐趣,又能增加收入。”全职宝妈程小芳称。

  在仁寿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专业老师传授葱油饼、凉面等小吃制作技巧。学员杨建华打算学会后摆摊补贴家用。仁寿县妇联副主席张诗育介绍,依托该基地已先后开展了40余场家政、手工等培训,惠及近1300名妇女,小吃培训因市场需求大、易上手等特点深受欢迎。

老师现场教授葱油饼和面配比等。夏丽萍摄

  为拓宽外出就业渠道,仁寿县县人社局与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赴港建筑工人模拟面试培训,围绕香港行业规范等展开强化训练。“香港发展潜力大,工资待遇高,对家庭有保障。”参训工人杨小明称。招聘吸引了151名建筑工人报名,是当地构建“技能提升、岗位对接”体系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仁寿县还瞄准新兴领域,布局未来产业人才储备。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开设农业无人机培训班,采用“理论+模拟+实操”模式,助力农民工转型“飞手”。“无人机需求大,想成为一名飞手。”学员朱涛称。

无人机培训现场。夏丽萍摄

  从传统竹编到现代无人机操控,从居家小吃制作到赴港建筑务工,仁寿县的技能培训体系精准务实,让群众就业“饭碗”更稳,增收道路更宽广。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晓霞表示,后续将开展送岗进村活动,并为在蓉仁寿籍农民工提供增值培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