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石化在川企业协同聚能 解锁油气藏开发密码
2025年11月13日 16: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题:中国石化在川企业协同聚能 解锁油气藏开发密码

  作者 李洪 姚金兵 李东辉

  在四川盆地奇山秀水的地下数千米处,油气藏如同隐匿的一座宝库在岩层间静静沉睡,等着被勘探者唤醒。如何实现油气勘探开发提速提质、提产提效?在川央企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与甲方油公司协同聚能、一体攻坚,全力着力油气藏高效益开发。

  年累计钻井进尺预计突破100万米,连续五年持续增加,创近十年新高;“十四五”以来,产品产业化累计创收1.2亿元、创效1800余万元,18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创收6.3亿元;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联合承担8项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川西千亿方气田建成投产、资阳气田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新桥1井刷新全球钻井地层压力最高纪录等提供技术支撑....。.该公司正以“一体化”协同攻坚为密钥,打开四川盆地油气藏高效益开发新局面。

中国石化部署在四川盆地的深地工程风险探井“新桥1井”现场。李洪 摄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据介绍,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紧紧围绕油气藏经营价值最大化,深入实施“一个平台、五项机制”,系统推进甲乙方一体化、工程地质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实现服务保障再增强、协同领域再拓展、管理水平再提升,与油公司齐心协力做大“蛋糕”。

  截至目前,该公司国内钻机动用率高达94.09%,同比提高5.68百分点,年累计钻井进尺同比增加13.75%。

  该公司优选钻井、井下、钻井液等技术专家与油公司联合办公,全过程指导现场施工,加大力度与甲方一体运作、一体联动、一体攻坚。

  在元陆35HF井施工中,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与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派驻专家团队常驻现场,共同组建联合指挥中心,实现地质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最终克服底层破碎、裂缝发育、多压力体系共存等世界级钻井难题,创下25项施工纪录,在川北低缓构造区竖起钻井施工新标杆。

技术专家讨论施工方案。李洪 摄

  该公司配置优势资源、加速决策流程,推动生产运行质效持续提升。截至今年10月,年停待同比减少717天,降幅42.73%;故障复杂等无效动用时间同比减少16天,降幅13%;施工项目的整体中完作业达标率为68%,同比增加8%;钻前工程完工周期达标率94.3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钻井周期缩短5.45%。

  智往一处聚 效往一处提

  四川盆地岩层如迷宫,孔隙如发丝,地质构造复杂、高温高压风险大、成本控制难等一系列“高地”亟待攻坚。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分公司分别共建地质工程一体化专家工作室,形成全面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同模式,实现了从钻井提速到全链条提速、从单一提速到提产提效的转变。

  今年以来,该专家工作室共计源头参与地质工程设计30余井次,提出优化建议200余项、制定针对措施100余条。在中江沙溪庙形成以“缩减一开井段+水基改油基+旋导替换”为核心的全井两趟钻提速技术方案,钻井周期较区块平均缩短80%;针对灯影组储层超深、超高温特征,优化形成”完井封+APR两联作“测试方案,保障仁探1酸压测试取得一次性成功。

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实际优选钻头。李洪 摄

  围绕中国石化数据治理总体目标,该公司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携手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治理工程数据167400项,成为西南首家推广并成功打造了中国石化EPBP1.0版本;联合西南油气分公司推广应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RTOC,支撑保障工程提速提效、故障防控。

  该公司践行“全流程”提速理念,分区域梳理形成钻前工程、钻机搬迁安、中完完井、钻机配合试气4大类标准作业时间,持续提升生产运行效率。通过集成井眼轨迹精准控制、钻井参数精细优化、白油基强封堵钻井液等技术,推动资阳深层页岩气钻井技术持续迭代,直改平井钻井周期缩短35.44%。(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