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围绕基建、产业、文化等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巩固成果,落实帮扶政策。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政策措施,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性功能,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保对象等人员实行双重监测和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党建引领,提升综治水平。建立协作共富帮带机制,108个市级部门对全市38个乡镇实现联系帮扶全覆盖,着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组织保障。
补短强弱,加强基础建设。将仁和、米易分别纳入全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试点、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标准试点,争取资金1.48亿元,持续完善农村道路建设、供水保障等基础设施。
深耕产业,提高收入水平。争取资金2.95亿元,构建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民族地区农业全产业链。2022年仁和、米易、盐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9万元、2.41万元、2.17万元,稳居全省前列。
凝心铸魂,繁荣民族文化。抓好民族村寨建设、特色产品开发等,近三年累计投入各级资金8536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项目20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