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专家:胆囊结石患者应尽早手术 降低潜在癌变风险
2025年01月03日 20: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3日电 近日,一位79岁的老人因长达一个月的慢性腹痛前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没想到竟查出胆囊癌。对此,该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静表示,胆囊结石患者即便当前无明显症状,也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以降低潜在的癌变风险。

图为手术现场。成都市六医院 供图

  “刚开始我以为是肚子痛,在家吃了点药,但是没有什么效果,还是很痛,想着自己曾有胆囊结石,就来医院看看。”该患者描述。入院后,经过肝胆外科医生检查发现,其胆囊内不仅有结石,还伴有肿瘤。听到这个消息,老人后悔不已。

  “平时我腹部就偶尔会有点不舒服,但不是很恼火,就没有管它,哪想就成了癌症了。”原来,很多年前老人就曾查出胆囊结石,但由于症状轻微,加之对胆囊结石的认知不足,从未主动到医院复查。久而久之,她几乎忘了身体里埋藏的这个“不定时炸弹”,对胆囊结石偶尔的“提醒”——右腹部胀痛也视而不见,还一度将疼痛误认为是胃痛。

  “幸运的是,患者的胆囊癌尚未对周围组织造成侵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完整切除肿瘤。然而,在医疗实践中,我们也常遇到因胆囊癌晚期而错失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令人扼腕叹息。”李静说。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甚至认为胆结石症痛了需要治疗,不痛哪还需要治疗呢?”李静解释道,胆囊结石是导致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导致胆囊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慢性炎症刺激。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于胆囊内,会引起胆囊壁的慢性机械性刺激,这种刺激导致胆囊壁的慢性炎症,进而促进局部细胞的增生和突变,增加癌变的风险。慢性炎症刺激是胆囊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二是胆囊壁变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还可能引起胆囊壁的增厚、钙化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胆囊壁出现增厚和钙化时,癌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是结石类型。胆囊结石的类型也与胆囊癌的风险相关。研究发现,色素结石,尤其是黑色素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风险较高。胆固醇结石则相对较少与癌变相关,癌变风险较低。

  李静表示,胆囊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尽管许多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多年未感到不适,但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容忽视。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其中一些因慢性炎症或不适被及时治疗,但也有一些因症状轻微未进行手术,最终发展为胆囊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胆囊结石患者,即便当前无明显症状,也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以降低潜在的癌变风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