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15名院士聚蓉城为企业科技创新“开处方”
2025年03月23日 10: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3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近日,一场主题为“科技引领数智赋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张钹、多吉、周创兵、挪威工程院外籍院士郭生练等15名院士,以及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王仁坤、李文纲等行业权威齐聚,共谋创新发展大计,共绘智慧能源蓝图。

论坛现场。中国电建成都院供图

  论坛上,发布了成都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超深埋TBM隧洞地质信息透明化关键技术、工程智能建造平台、工程地质数字一体化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经院士专家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重大水电工程、铁路工程,有力引领和推动行业进步,更好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之重器。

  75年来,成都院构建了新一代工程智能基座“智成精工”,涵盖生产、管理双维智能体集群,形成勘察设计、智能建造、项目管控、企业管理的创新应用矩阵,已在能源规划、地质勘探、抽蓄设计等场景深度应用。同时,通过系统变革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多措并举强化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战略的升维、加强数智发展顶层设计与高水平核心技术攻关,新增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19项,新增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国家级研发平台1家、省部级研发平台3家;新获国家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84项,分别累计达到29项和416项;新增国家、行业标准174项,授权发明专利417件;新增省部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产品3项。

最高土石坝两河口水电站。中国电建成都院供图

  论坛上,工程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和智建数联公司、智慧测绘公司也正式揭牌。成都院在战新产业研究院基础上,成立了智建数联公司,承担数字化转型与未来产业孵化的使命任务,聚焦工程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领域,开展技术整合与成果转化。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研发的“智成一号”巡检机器人也亮相“登场”。该机器人已在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进入测试阶段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多光谱成像系统与深度学习算法的融合,解决长距离胶带传送机安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难题。“还将联合研发大坝智能碾压、坝体智能浇筑、料场智能开采、隧洞智能施工、水下施工、风机吊装等方向的工程机器人并推广应用。”成都院相关负责人称。

  据悉,此次论坛还设立了水电工程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风险防范以及工程人工智能2个分会场,院士专家们与科技工作者们围绕清洁能源开发、数字技术融合、“双碳”目标实现交流前沿理念、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现场碰撞“思想火花”。(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