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4日电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三州”第四届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乃云名师工作室承办。

会议参会人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厅、三州院校、成都市的中小学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等。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林,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学校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发展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等部门及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郎玉屏主持。
杜林指出,西南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始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民大力量”。本次研讨会聚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与丰富,完善“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同时,杜林强调,希望本次研讨会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发挥积极作用。
李大鹏指出,四川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积极推动相关教材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大思政课”优势,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课程。西南民族大学作为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排头兵,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校本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希望西南民族大学能够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持续办好这一主题研讨会,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品牌。
主旨报告环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周玉主持,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吴晓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学勇教授做主旨发言。分别以《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考》为题,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并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为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了政策解读、理论阐述和实践遵循。
交流发言环节,来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高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成都石室中学、树德实验高级中学、四川省大邑中学、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华侨城分校近20名高校和中学思政课一线教师,紧紧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这一主题交流思想、分享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专家学者对相关理论阐述深刻精辟,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工二支部党员刘佳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价值逻辑与衔接机制”的主题发言,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价值,并从完善纵向学段衔接机制、创新师资培养的协同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多元实践路径。
第二阶段的交流发言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工二支部副书记张彩娟对该阶段七位专家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认为各位老师的发言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会议主题,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探索,也有扎根一线的实践创新,展示了各学段思政教师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思政课的深入思考。
研讨会最后,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工二支部书记高乃云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此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希望未来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发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迈上新台阶。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一方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党建引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深入探索,高度发挥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服务“三州”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三州及民族地区的新路径,不断推进形成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