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德阳:“警校共育”织密校园安全网
2025年09月02日 19: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日电 (杨勇)9月2日清晨7时30分,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门口已响起清脆的引导声。旌东派出所的民辅警们身着警服、手持装备,或站在斑马线旁护送学生过马路,或在车流中疏导交通,校服蓝、警服蓝与校园里的国防教育元素相映成趣——这是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警校共育”模式下,每天上演的暖心场景。自2024年4月该校“警校共育服务站”成立以来,涉校警情同比下降87.33%,校园欺凌实现“零发生”,一幅“军队铸魂、警察护航、艺体赋能”的育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警对校园周边进行日常巡逻。 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供图

  机制先行 筑牢协作“根基”

  “以前处理校园矛盾,学校单打独斗;现在有了‘警校共育’领导小组,信息通、分工明,效率翻了倍。”旌东派出所教导员赵虎指着服务站墙上的职责分工表介绍。为打破校警协作壁垒,经开区分局牵头成立工作组,设置警务服务工作室,派驻专职民警驻校统筹协调,还制定《警校共育工作方案》《驻校民警工作规范》等制度,每月召开联席会研判安全风险。

  在校园安全检查中,“学校自查+警方专业评估+联合督查整改”的模式成为常态。派出所民警重点核查安防制度、技防设施等专业领域,学校则落实内部排查与整改;遇到矛盾纠纷,一般性问题由学校德育处先行处置,复杂情况民警第一时间介入。“去年有两名学生因琐事争执,我们联合班主任、家长开展‘三方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帮孩子学会了沟通技巧。”驻校民警周华回忆道,至今已成功调处23起学生矛盾,避免了过激行为的发生。

  科技+人力织密安全“防护网”

  “学校全域实现监控点位全覆盖,‘天网’与校园一键报警装置100%联网,哪怕深夜有异常,我们也能实时响应。”在东汽八一中学安保室,周华指着智能化监控平台介绍技防建设成果。据介绍,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派出所与学校建立7×24小时巡检机制,定期排查线路与服务器;同时严守数据安全底线,监控调阅需经严格审批,杜绝信息泄露。

  人力守护同样不松懈。“民警+”护学岗模式成为校园安全的“移动屏障”——民警、辅警联合学校保安、家长志愿者,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动态布防,严格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要求。去年夏季,派出所还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查处校园周边一家违规销售电子烟的商铺,顺藤摸瓜端掉分销窝点,“多部门联合作战,才能把安全隐患连根拔起。”赵虎说。

  创新宣教让法治意识“扎根”

  “同学们,遇到陌生人要微信转账怎么办?”在东汽八一中学的“反诈小课堂”上,驻校民警用短视频+真实案例的形式,将枯燥的法律知识变成生动故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民警创新宣教形式:初中生偏爱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高中生则适合案例剖析、实战演练。“上次消防演练,我亲手操作了灭火器,现在知道遇到火情该怎么应对了!”高二学生李皓兴奋地说。

  如今,校园里的法治氛围愈发浓厚: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问”,有的还加入反诈宣传志愿者队伍;家长也从“出事才找警察”转为“定期沟通安全问题”。“根据我们近期开展的座谈会反馈,家长对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8%以上,周边居民安全感提升比例超95%。”赵虎说。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育”,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服务”,经开区分局以“三蓝”模式为抓手,让“警校共育服务站”成为守护校园安全的“大管家”。下一步,经开区分局将继续深化警校合作,推动服务站向“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家校沟通”综合性平台转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更坚实的屏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