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遂宁船山:教育协同发展激活区域新动能
2025年11月15日 19: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王云梅)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以教育协同发展为抓手,通过构建“区域联动”与“跨区协作”两大体系,推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教育协同促区域发展的特色之路。

  区域联动:成遂共建优质资源圈

  “我补充一个知识点:内环境各项指标之所以有一个范围,是因为自身代谢活动的进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内环境各项指标的小幅波动,但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遂宁六中生物教师贺余国介绍,“虽然是录播课,但关键知识点我会暂停讲解,学生有疑问我们随时解答。这块屏幕不仅传递知识,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这样的学习场景,源于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探索。早在2007年,遂宁六中与成都七中合作,创办远程直播教学班,将优质课堂实时传递,实现异地同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随着2017年成都与遂宁签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地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化。船山区以高升实验小学、顺南街小学等为引领,联动全区40余所学校,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等12所名校建立深度协作关系,逐步形成“教学共研、资源共建、辐射联动”的合作格局。

  “我们将依托‘四川云教’平台,推动优质课程、师资、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前不久,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子煜在四川省“网链共享计划”推进会上表示。该校通过与联盟学校共建“云端教研手册”、共享名师资源等方式,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成遂两地学校已开展联合教研300余次,举办“成遂联合教研”活动17次,吸引近5000名成都师生入遂交流,逐步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跨区协作:川渝教育融合走向纵深

  从屏幕两端的课堂联动,到文化之间的融合共生,船山教育的“协作圈”不断向外延伸。

  在船山区天宫庙小学“遂理一家亲”藏羌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藏羌剪纸州级传承人高继兰指尖流转间,白石图腾与锅庄舞姿跃然纸上。现场,来自川渝地区的200余名美术教师共同体验羌绣、藏羌剪纸与锅庄舞的魅力。

  “没想到剪纸文化这么受川渝老师欢迎!”高继兰笑着说,“师生们学的是技艺,播下的是文化交流的种子。”

  这一文化融合的场景,是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2023年,“船潼涪理”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船山依托川渝毗邻地区地缘优势,通过结对帮扶、联盟共建等方式,推动教育协作走向体系化、机制化。其中,高升实验小学与理县古尔沟小学持续十余年的对口帮扶,成为两地教育共进的典范。

  此外,遂潼两地还共建“专递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推动素质教育基地、实训基地互相开放,构建优质师资库,促进教师跨区流动。目前,船山已与潼南、铜梁等地多所名校建立友好关系,形成“双核驱动、多翼赋能”的协同网络。

  船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教育协同发展,通过优化资源共享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城市软实力提升注入新动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