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3日电(王爵)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9日在成都开幕。四川省政协委员、民进成都市委会副主委、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黄艺竹在参加四川省两会时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建议,旨在提高教育的精确性和个性化程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且有向更年轻年龄段扩展的趋势。对此,四川省教育厅与17个其他部门共同发布了《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设定了至2025年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小学在心理教育方面,特别是心理教师的配置与管理上仍然遇到了不少难题。
黄艺竹分析认为,师资短缺、任务繁杂、心压重重是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面临的普遍问题。
“按照规定中小学应按照1000:1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编制、经费等限制,许多学校难以达到这一标准,即便配备了心理教师,部分学校也会让他们兼顾多个岗位,难以专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黄艺竹说,心理教师不仅要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家校沟通等多项工作,花费时间多,工作任务重。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学生心理状态的评估、干预等多个环节,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长期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自身也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通过精准分析、个性化辅导和智能化干预,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鉴于此,黄艺竹认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改善现状至关重要。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建立一个AI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该平台将集成数据分析、情感识别和在线辅导等功能,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和情绪信息,辅助教师做出更科学的教学决策。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定制化的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倡使用AI辅助的心理健康教学。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AI设计互动游戏或情绪管理应用程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能推荐相关的课程和辅导材料。
三、应用AI助手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访谈。利用人工智能捕捉学生的语音、面部表情和行为模式中的情感线索,辅助完成心理评估,这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还减轻了教师的访谈负担,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
四、加强针对心理教师的AI技术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确保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通过招聘和社会引进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设立专门的指导团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AI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