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平昌:邂逅“父亲的村庄” 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
2022年10月28日 19: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8日电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立足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立足县情和产业发展潜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努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图为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叶雯 摄
图为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叶雯 摄

  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是著名油画家罗中立上世纪60年代的写生创作地,画家以该村村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油画《父亲》,因此双城村被誉为“父亲的村庄”。平昌县依托这独一无二“父亲文化”品牌的资源禀赋,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并将该项目作为平昌县2022年的重点产业振兴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实施让双城村及村民业兴、家富、村美。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以巴山乡土村落为基底,以油画《父亲》原乡为依托,以淳朴的民风、特有的“父亲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粮经复合种植塑造大地景观,推动农旅、文旅产业高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得到了罗中立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多次回到双城村,给项目实施给予艺术指导,同时牵线搭桥,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多次来双城村考察指导。四川美术学院与平昌县多次沟通洽谈,决定把实施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的双城村设立成“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实习创作基地”。

  在规划设计及建设上,巴山美村项目摈弃大范围、大体量、大规模拆迁重建的建设模式,在还原乡村原貌的基础下注入新的设计灵感。该项目采用“无痕式”规划、组团式布局和生态化改造,分为春风田园组团、邓家大院文化组团和老屋湾康养组团,修旧如旧保留民居原貌,在乡村的肌理上、田园的场景中,乡野的氛围下,营造出小规模、生态化的巴山特色村落,让一砖一瓦都能唤起乡愁记忆。项目积极探索以绿色生态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既看得见青山与绿水、又看得见产业与人文的特色画卷。

  项目建设有罗中立美术馆、农创记忆馆、生态传承馆、乡村记忆馆和乡艺民宿酒店,是集艺术创作、民俗民宿、乡村美食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更是全国独具乡村文化、乡土艺术、乡愁情怀的《父亲》圣地。“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以艺术为魂,在原汁原味地改造建设中融入特有的父亲文化、农耕文化、“翻山铰子舞”“巴山背二哥”等国家级非遗民俗文化,让乡土更具有灵性和韵味。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在建设与运营中,突出“三盘活促三变”,即盘活闲置资产、盘活沉睡资源、盘活富余劳动力,实现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施党建引领,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强化农村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文化赋能、专业运营等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叠加。

  据悉,经过10个月的建设,“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区已经建成,并于今年国庆前夕开园迎客。

  项目实施后,双城村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山村的蝶变,村子更美、烟火气更浓、人气更旺。项目实施后,通过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全方位参与运营、多渠道增加收入,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建一个项目、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绘就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