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5日电 (刘刚 汪清林)为进一步加快建设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的人才队伍,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着力从“头雁”提能领航发展、“归雁”还巢反哺乡村、“鸿雁”争鸣助推振兴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头雁”提能领航发展。出台《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三方”推荐、资格筛选、民主评选、考察优选的程序,精选194名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实施“头雁”提能计划,按照“财政补贴、党费匹配、学校优惠、个人负担”的模式,补助60万元支持村组干部到省市高校“回炉”深造。选派9名社区干部到上海等地基层社区挂职锻炼,62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培训;建立“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实训基地,分类分批“全覆盖”培训党组织书记、常职干部、后备干部,建立“试岗评岗”和“首位使用”制度,优先吸纳“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归雁”还巢反哺乡村。持续推进“千名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出台农民工服务保障措施和返乡创业措施,鼓励农民工带技、带资返乡创业;调整优化《沙湾区县级领导同志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成立“能人帮”专家服务团,由县级领导“点对点”联系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解决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就医等问题。
“鸿雁”争鸣助推振兴。制定出台《乐山市沙湾区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和《乐山市沙湾区优秀人才特殊支持办法(试行)》,围绕道地中药材、研学旅行等产业,柔性引进李天来院士、杨绍利等专家团队,“联姻”沈阳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构建“1+4”产业博士(专家)工作站布局,组织“博士专家沙湾行、科技下乡万里行”,因地制宜指导发展川佛手、淫羊藿等产业,完成四川省首例节水抗旱丰产粳稻试验栽种;实施“沫若故里·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搭建“两中心、十基地”本土人才孵化器,围绕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开展专题培训;创新打造“农村家庭能人”工作室,举办农技、农机、医师等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嘉州英才”和“沫若英才”选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