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致富有方 “蔗”糖真甜
2024年01月25日 13: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5日电(吴平华 李媛媛 吴孟颖)榨汁、过滤、除杂、熬煮……近日,在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的陈氏红糖坊里,醇香四溢,制糖师傅们正忙着将收来的甘蔗进行处理,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一根根甘蔗被“榨”出了更大的价值。

农户们正忙着收割甘蔗,一派繁忙景象。陈俊吉 摄
农户们正忙着收割甘蔗,一派繁忙景象。陈俊吉 摄

  “甘蔗主要是我们自己租的土地种的,然后还有向周边农户收了一些。”叙州区陈氏红糖坊负责人陈世均介绍道。

  作为叙州区双龙镇唯一一家甘蔗制糖厂,近年来,陈氏红糖坊在古法熬制纯手工甘蔗红糖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制糖技术,购入蒸汽锅、高效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器等设备,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该厂负责人还承包了周边农户的闲散土地,种植了50亩甘蔗,做到自产自销。

熬煮甘蔗汁。陈俊吉 摄
熬煮甘蔗汁。陈俊吉 摄

  “我从2022年开始种甘蔗,种一季要收3年。今年可能是最好的一季,50亩甘蔗产量可能达到100吨。”说到今年的收成,陈世均喜笑颜开,“预计出糖量可能是2万斤左右,大概有20万左右的产值。预计明年我们还要再发展70亩甘蔗地。”

  为了保证红糖产品能在春节前全部出货,制糖厂在铆足干劲、加紧制糖的同时,还雇佣了周边农户收割甘蔗,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为周边农户增加额外的收入。

  “我空闲的时候在陈老板这里打零工,每天的工资有80元左右。”新元村村民刘文均表示,能在闲暇时挣点零花钱用,自己感觉非常满意。

  一株甘蔗是致富的一剂良方,握在手里,甜在心里。近年来,双龙镇新元村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村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将企业发展与村民需求有机结合,让村民主导产业发展,把日子过得更美好、更幸福。

  “我们村目前的甘蔗种植面积大概有200多亩,约有60户农户在种植甘蔗,我们村的甘蔗和制糖产业纯天然、无添加剂,目前来看,我们村发展甘蔗产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元村党支部书记刘远达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关注村民发展需求,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制糖厂的带动作用,帮助村民发展起来、富起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