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y > 中新网四川

盐源卫城镇大堰沟村:门前皆风景 院落似田园
2024年10月27日 10:5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刘晓琼 沈小美 马阿卡)宽阔平坦的马路,白墙红瓦的小洋楼,果园里的苹果树枝头挂满果实……蓝天白云下,盐源县卫城镇大堰沟村充满活力。

  村民李崇贵家宽敞的院子和整洁的客厅十分温馨。屋外苹果树下,黄瓜、西红柿、白菜等蔬菜生机勃勃。如今的大堰沟村,家家门前皆风景,户户院落似田园。

  李崇贵满心欢喜地说,如今政策越来越好,他家已住上小洋楼。特别是近几年,在村“两委”带动下,他种植了20亩矮砧苹果、20亩乔砧苹果和20亩雪桃,今年收入预计可达40多万元,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大堰沟村注重挖掘文化底蕴,村“两委”积极规划,建起了彩虹桥,为村民休闲娱乐新增好去处。同时,乡村道路、餐厅、娱乐场等基础设施也不断改善。下一步,村“两委”将运营好民宿、烧烤营地、钓鱼竞技场等,打造集民宿、餐饮、旅游、采摘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

  大堰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级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殊荣,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大堰沟村的苹果矮化种植基地,村民李加顺刚卖完苹果便忙着除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第一个试种矮砧苹果的人,虽曾因技术不足耽误几年,但如今技术跟上,矮砧优势尽显。投产快、果子成品率高、效益好,引得其他村民纷纷效仿。

  谈起收益,李加顺开心地说:“现在,我栽种矮砧苹果80多亩,今年尚未全部投产,但也卖了40多万元,如果全部投产,估计年收入能有100万元左右。”

航拍大堰沟村。盐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大堰沟村。盐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苹果产业一直是大堰沟村村民的骄傲,该村苹果种植历史长达40多年。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果树老化、产量下降等问题开始出现。2021年,大堰沟村大力推进果品产业转型升级,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成为新方向。

  如今,1200余亩苹果矮砧种植基地成为该村亮丽的名片。村民们在高效利用土地、提高苹果产量的同时,套种黄豆、土豆等农作物,形成多元化种植模式。大堰沟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以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绽放全新的活力。

  在大堰沟村,集体经济冷藏库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装果、打包、装车等有条不紊。附近居民马巫几表示,她常在这打工,打包、装箱或摘果,一天收入200到300元不等,在家附近就能挣钱,十分满意。冷藏库的建成,解决了大堰沟村果品存储问题,也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

  除了冷藏库,村里还建起集农副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展销中心。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展销中心交给“90后”返乡创业者李加阳运营,他希望通过努力擦亮盐源苹果金字招牌,带动盐源其他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大堰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甘立全介绍,目前村集体经济产业包括冷藏库、展销中心和供销社。今年,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万元。下一步,大堰沟村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继续做强苹果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