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粮田”变“良田” 达州通川建设高标准农田
2024年11月13日 10: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秋粮陆续收获入仓,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时机。连日来,达州通川抢抓建设“黄金期”,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明年农田增效、粮食增产增收夯实基础。

多台挖掘机正在田间地头作业。通川融媒供图

  走进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绿荫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场让人眼前一亮,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正在田间地头来回作业,对土地进行平整和调形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在8月进场,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每天组织15台大型机械、10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开展沟槽开挖、地面填土平整、硬化道路及配套设施的修建。后面我们也会增加机械和人工的投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四川鼎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翟优说道。

  据了解,绿荫社区原先用于农业生产的田块由于窄小且形状不规则,加之田块分布分散,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和灌溉,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此次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一步改善绿荫社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高标准”带来“高产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不仅能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让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耕种条件好了,农户更愿意种地,粮食产量自然就上来了。”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向记者介绍道,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平整和调形,更涉及排水渠、机耕道等配套设施的修建。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据悉,近年来,达州通川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全区耕地面积35.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目前,正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实施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涉及凤北街道、东岳镇、双龙镇、蒲家镇4个乡镇(街道)11个村(社区),将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机械化耕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出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真正受益。

  目前,2024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进度60%。接下来,达州通川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强资金整合,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护、高效率使用,逐步把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切实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