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7日电 (杨钦程 黄平)在泸州市泸县天兴镇,鸵峰家庭农场以鸵鸟特色养殖和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创新致富的新路子。
走进农场的展示厅,一系列鸵鸟蛋壳艺术品令人赞叹。这些艺术品以中国传统图案为题材,山水、花鸟虫鱼等栩栩如生。它们或彩绘、或浅刻、或镂空,在椭圆形的蛋壳上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这些蛋雕艺术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销售还不错。据了解,蛋壳手工雕刻的工艺品售价980元左右,而机器雕刻的则相对便宜,约380元一个。
鸵鸟蛋壳圆润光洁,具有象牙般的肌理和光泽,非常适合进行艺术创作。在郑光华的带动下,当地的手工艺人也加入了制作工艺品行列。他们运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线条,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勾勒在蛋壳上。这些艺术品经过包装、宣传和推广后,深受客户的喜爱,订单源源不断。
“我就是住这附近的,了解到村上有养鸵鸟,用蛋壳雕刻手工艺品,觉得稀奇也很有趣,我就在郑光华那里学习蛋雕技术。我已经雕了两年多了,不仅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也让我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很有成就感。”泸县天兴镇村民郑英华说。
据了解,农场负责人郑光华,曾是建筑业的一员,但在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鸵鸟养殖的潜在经济效益后,决定返回家乡创业。在这几年间,他的农场已经发展成为集鸵鸟养殖、孵化育雏、鸵鸟肉加工和鸵鸟蛋艺术品创作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我们的鸵鸟的全身都是宝,除了鸵鸟蛋作为艺术品创作外。我们的鸵鸟肉、皮毛制品等也在非常紧俏的”郑光华高兴的介绍道:“鸵鸟的产蛋周期是一年到十个月,每年12月份左右开始下蛋,休蛋期则在10月初到10月底。今年,他的农场制作的蛋工艺品产值已经突破10万元。”这不仅他看到了鸵鸟养殖的广阔前景,也为让他继续拓展鸵鸟养殖备受信心。
如今,郑光华的鸵鸟产业已经成为了泸县天兴镇的一张名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郑光华和他的鸵峰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