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全国多名高校学子走进大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2月10日 21: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0日电(黄进喜)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多所高校的16名学子,从全国各地来到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顺利完成了为期13天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此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四川大邑支队实践调研刚好结束。

  在13天的社会实践里,支队根据队员们的专业、特长等,分成了建筑组、宣传设计组和调研组三个小组。他们走进企业、走近乡村,在大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站设计以及文旅品牌打造和产业振兴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实践调研和相关工作,用智慧赋能大邑县乡村振兴。

高校学子走进大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黄进喜 摄

  来自大邑的谢雨孺是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这也是她第二次回到家乡参与社会实践。上一次,谢雨孺是在宣传文创组,为家乡设计了一款产品包装,成功落地推广。而这一次她加入了建筑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家乡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她和小组队员们不仅要手能拿笔做设计,更要下地搬砖放装置。

  “这一次,我们组不仅要为大邑的陈家大院做设计图,还要负责将一款艺术装置落地,将设计蓝图实地转化。”谢雨孺说,虽然不容易,但能为家乡的改变作出小小的贡献,有种深深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调研组的队员们在明确实践方向后,更是行程满满。他们深入企业,了解产业现状;与种植户交谈,聆听基层需求;他们还向文旅、经信部门取经,探讨文旅融合新路径和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扎实的走访行程,让他们最终形成了18万余字的访谈稿。“最后,我们会把访谈稿进行整理,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能为大邑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清华大学机械系研三的康能生说。

  这13天的实践里,宣传设计组的队员们更是没有闲着。他们不仅通过公众号、视频和文创等形式推广大邑的故事,还下场直播带货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队员李贝妮、陈俊好走进大邑县新场镇,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乡村助农直播活动。两人积极协助主播,倾情推介藤椒鸡、农家自制腊味、手工炒花生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创新的电商推广形式,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次活动中,大邑团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为队员们提供了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后勤支持和组织保障,还特别强调实践的落地性,切实帮助队员们将纸面上的构思和成果转化为可以触摸和看到的实物作品。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收获了更多经验和成长。

  本次实践虽然已经结束了,但队员们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没有停止。支队长徐炜韬说:“有三位大邑本地的队员留家过年的同时,还在继续为家乡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清华大学深研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李英杰也表示,此次社会实践让他收获颇丰,未来希望继续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添彩,点亮更多希望之光。

  大邑县与学子们的紧密合作,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政校合作的一个生动案例。此次活动不仅为大邑县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维和专业支持,助力了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也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彰显了青年力量在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大邑的乡村不仅成为学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他们回馈社会、践行初心的“课堂”,更是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多方力量共谋发展的关键载体。未来,大邑县将继续深化政校合作,汇聚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成为创新实践的沃土、产业升级的高地和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