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7日电 (彭圣洲)智能化育秧、无人机精准施肥、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近日,南充市蓬安县广袤的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科技助农成为新亮点。
在蓬安县睦坝镇常丰农事服务中心,一排排立体循环智能育秧苗床整齐排列,一株株秧苗井然有序地立在苗床里。在苗床轴轮的带动下,秧苗匀速上下移动,均匀接受光照和水雾……
“通过智能化育秧,节省人工和成本。”常丰农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传统方式育秧需要轮班值守,揭膜通风全靠经验。如今这个智能化育秧工厂配备了物联网环境监测、自动化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循环喷灌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的精准调控,秧苗成活率明显增加,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该负责人说,“这个集中育秧点,不仅能满足本地农户用苗需求,还可辐射周边多个县区。”

来到徐家镇柳溪桥村,眼前的育秧流水线正在不停地运转,工人将育秧盘放进机器后,装土、浇水、撒种、覆土一气呵成。“制作完成的育秧盘需经过一周左右的暗化催芽,再将育秧盘进行旱地摆盘,20余天后就能移栽到田里。”蓬安县穗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青明说,育秧流水线投入使用后,全流程只需要6至7名工人,一天能生产五六千盘。
据了解,蓬安县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动水稻集中育秧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育秧新技术,积极将传统分散式农户育秧转化为智能化集中化育秧,为周边种植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水稻育秧服务,努力跑出春耕“加速度”。截至目前,蓬安县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2处、集中育秧点40余处。
走进金甲乡白石包村项目建设现场,大量的机械正在进行田形调整、田块精平、沟渠开挖作业,系统实施土地平整、沟渠贯通、道路联网等工程。而同在金甲乡的星火村,产业道路上,工作人员正为6架农用无人机添加肥料,进行施肥作业。农户坦言:“宽敞的产业道路、机耕路更方便农机进出,连片的土地也更适合机械化作业和农业技术的应用。”
“机械化作业、科学生产,能让农业生产更高效。”在蓬安县锦屏镇的玉米机播现场,农机手正娴熟地驾驶着农耕机械,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深翻、开沟、施肥、播种,一道道工序在机器运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场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村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
蓬安县加快推进全域农业机械化进程,像这样的耕种场景不在少数。“农机让中坝数千亩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程机械化让基地实现了种植‘无缝衔接’。”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中坝已成为蓬安县农业广播电视培训学校的培训基地,连续3年在这里进行农机操作手培训,累计培训人员600余人。
对于横跨睦坝镇、巨龙镇、正源镇的粮油安全产业带,蓬安县成立县属国企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保障12.9万亩粮油高效生产。“公司下属的农事服务中心,共建有农机服务中心、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大米加工中心、粮食仓储中心等,涵盖育秧育苗、大米加工、烘干、仓储、展示交易等多个环节。”农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除了覆盖粮油安全产业带,还可辐射周边10万余亩农田。
据了解,截至目前,蓬安全县农机总动力已经达到50万千瓦以上,位居川东北地区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