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返乡创业 营山儿女用勤奋书写励志人生
2025年05月20日 17: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0日电 (郭明)营山是劳务输出大县,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打工潮,无数营山儿女走出家乡,在外历经商海浮沉,感受生活冷暖,尝尽人间酸甜;如今,他们衣锦还乡,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把智慧和汗水洒在了这片生育、养育了他们的热土上。

  杨永红:山旮旯里掘出“金蛋蛋”

  “我这一生都与鸡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近30年。”营山县安化乡河口村村民杨永红接受采访时说,多年前他外出务工,曾在江苏、广州等地留下奋斗的足迹,返乡后又做起了贩卖鸡蛋的生意。

  据杨永红介绍,2005年返乡后,他在营山县原普岭乡建起了蛋鸡养殖场,养上了6000多只蛋鸡;2018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把养殖场迁回了老家——安化乡河口村,并购置全套现代化养鸡设备,目前养殖规模超过9万只,年产值超1500万元。

营山县永鸿养殖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养殖车间。郭明 摄

  日前,在位于安化乡河口村的营山县永鸿养殖有限公司,鸡蛋源源不断地从传输带上传送到院坝中间,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分拣、包装,装满鸡蛋的箱子像小山似的码放在院坝一角。

  “每次引进的鸡苗,都要在育雏基地喂养两个月才转回公司,再喂养60天左右,蛋鸡就陆续进入产蛋期。”杨永红说,筛选的蛋鸡产蛋能力强,产蛋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日产量超过8万枚,产出的鸡蛋主要发往成都、重庆、贵阳等地。

  “全自动的现代化设备让投喂食物、捡拾鸡蛋、清除粪便等工序都变得轻松简单。”杨永红介绍,高度智能化、工厂化、批量化的生产依赖于公司斥资500余万元购置的全套自动生产设备,工人只需按比例把豆粕、玉米等饲料倒进全自动搅拌机,自动混合好的饲料便通过传输带定时、定量运送到每一个鸡笼前,而蛋鸡产生的粪便则通过传输带自动收集到发酵池。

  “鸡粪堆沤发酵腐熟后,制成有机肥料,公司免费赠送给附近村民,剩下的便流入市场出售,提高产业附加值。”杨永红说。

  安化乡山区地貌显著,生产用水一直困扰着杨永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杨永红在几公里外的低洼地带寻找到水源,并挖掘深井,采用二级提灌输送至养鸡场,彻底解决了生产用水这个难题。

  克服诸多困难后,企业稳定运转,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河口村村民管树华是该村的一名脱贫户,公司聘请他做鸡场的管护工作,“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包吃包住,每年能挣四万多元。”对于这份工作,老管很是满意,工作也很卖力。

  据杨永红介绍,公司有8名固定工人,鸡苗进厂、蛋鸡出栏时还会组织附近大量村民来临时务工,每年要发工钱50多万元。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致富增收带来希望,为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乡党委和政府将大力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安化乡党委书记邓静表示。

  龚继涛:不当“老总”当村官

  “这台农用车,是去年我们利用集体经济的收益购买的,花了7万多元。有了它,就能给雇主提供‘一条龙’服务。”在赶往会龙社区的小麦种植基地的车上,营山县灵鹫镇青山子村党支部书记龚继涛打开了话匣子。

  青山子村农机专合社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一直声名远播,服务质量好,价格还不贵。去年为该村及周边村组提供了近4000亩的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共收入近50万元。

  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个“大手笔”,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发展种植业方面,龚继涛同样精明:首先是瞄准产业类型,避免劳动密集型种植业,大量劳动力会让生产成本陡增。其次要大量利用机械,实现规模化种植。

  机械化生产让农业降本增效的秘诀在哪里?以收割一亩小麦为例,龚继涛算了一笔细账:市场价是80元,而村上自己干,只需支出人工和油费约40元。一个是市场价,一个是成本价,开支就减少了一半。

青山子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的社会化服务。郭明 摄

  颇有经济头脑的龚继涛,今年又“玩”起了新花样,在村里建起了秸秆加工厂。“目前,厂房建设已完成,设备也已到位,正在进行调试,不久后就可投运。”龚继涛说,前不久签订了一个10万元的秸秆燃料化生产订单,在水稻收割季交付。

  “这都是我在外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经验。”龚继涛透露,早些年,他在重庆创办过投资公司,经营证券融资,还成立了重庆泽嘉果贸易有限公司,当起了老板;2013年他回到青山子村,当上了村监委主任;2020年,他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前几年,村上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通过县上的产业发展资金,我们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运作,家底逐渐殷实了起来。”龚继涛说。

  集体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该村的百姓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22年建成的光伏发电站,并网供电后,让老百姓电费支出直接省掉一半;去年集体经济实物分红,村里的每一位村民免费领到了40多斤小麦和油菜籽……

  “今年3月,我们利用集体经济的收益还做了件一劳永逸的大事,修建完善了全村农业生产用水管网,覆盖了村内80%的土地,今年大春就直接派上了用场。”龚继涛说,提灌用水的电费由村上兜底,村民们不用掏一分钱。

  集体经济强不强,得看领头羊。投资看得准又会经营的龚继涛在青山子村施展拳脚、实现抱负,近两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益都稳定在40万元以上。

  “腰包鼓了,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支持和信赖。”龚继涛说。一路的艰辛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24年,该村党支部被南充市委评为“南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谢华荣:工厂建在百姓家门口

  去年第二季度,在南充市工业项目竞进拉练中,位于营山经开区的四川省德健荣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拉练点位,在多项指标的评定中脱颖而出,助力该县在该次竞进拉练中获得第一名。

  四川省德健荣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华荣是营山县清水乡人,2002年外出到深圳务工,一开始就接触电子行业,曾在电子厂里做过杂工、普工。踏实肯干的他受到公司重用,从普通员工提升为公司主管,还参与研发了许多门类的电子产品。

  2009年,感到时机成熟,谢华荣在东莞市清溪镇创办了东莞市优美电子厂。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成立东莞市荣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千晶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荣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多家公司的年产值共超过3亿元。

  在外漂泊的日子,虽然名利双收,但故乡的情结总是牵动着游子的心,谢华荣很想做点事情回馈家乡。2021年8月,他在网上得知营山县明德乡遭到洪水侵袭的消息,于是星夜兼程赶回营山,奔赴灾区慰问,送去了价值31.5万元的抗洪救灾物资。

  奉献了爱心后,谢华荣并没有急着离开营山,而是考察起了营山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有了返乡投资的想法。”谢华荣说,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他和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营山经开区为他免费提供了厂房,而他则注册成立了四川省德健荣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马不停蹄地搞装修、添设备、招工人。2022年初,公司正式投产运行。

四川省德健荣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郭明 摄

  “有了自己的公司,我还想拥有自己的工厂。”谢华荣说,2022年底,他在营山经开区购买了30多亩土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装修,公司于2024年投入运行。

  在该公司,宿舍楼的每间宿舍都安装有空调,底楼还设有小卖部,方便工人购买生活用品;厂区内标准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看着大家外出奔波,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觉得很不是滋味。把工厂办在老百姓家门口,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谢华荣说。

  此外,谢华荣还被营山县委、县政府评为“营山县成效突出民营企业家”和“营山县最美乡友”。

  “这批优秀的营山儿女,在外勤勤恳恳建设祖国,返乡后建设家乡,他们用赤诚情怀,引领带动了一大批劳动者建设营山,为营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我们以他们为骄傲,也为他们点赞!”营山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