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西充:三代人织就“兴农梦”
2025年05月22日 16: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2日电 (衡欢 马悦峰 何俊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波光粼粼的水田,西充县太平镇印台山村的田垄间已响起农机的“隆隆”轰鸣声。林蓉一家带领公司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在晨雾中划出笔直的绿线。“机器主导,人工辅助,一天就能插完100多亩!”这位目光坚毅的“女农机手”林蓉抹了把汗,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信心。

林蓉(左)和女儿。西充县委组织部供图

  今年,已经是林蓉在西充从事农业种植的第8个年头。从德阳老家到西充,200多公里不改投身现代农业的初心;从外婆到孙女,祖孙三代接力编织心中的兴农梦想;从水牛犁地到智慧种田,林蓉一家在传承与创新中谱写出新时代现代农业实践的崭新篇章。

  初心不改 扎根西充打造“农业乐园”

  随着插秧季的来临,林蓉一家按下了夏日“农忙键”。近段时间,林蓉和丈夫蒲家成、大女儿蒲艺丹一刻不停地在水田里忙碌着,有的搬运秧苗,有的驾驶农机,为成片相连的水田披上“绿装”,种下新一年的希望。

  “女儿、女婿、乖孙,快来吃饭咯,饭吃了再下田忙。”临近饭点,林蓉的母亲准备好饭菜,与林蓉14岁的小女儿提着饭盒笑脸盈盈地招呼大家吃饭。一家三代五口人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思绪不禁回到多年前在老家德阳的一场“家庭会议”。

  “我和你爸辛辛苦苦在土地里摸索了一辈子,你是要走我们的老路吗?”“我反正不同意你去西充种地。”温热的茶杯“砰”地落在饭桌上,林蓉父母的态度异常坚决。

  “爸、妈,现在时代不同了,耕田、插秧、施肥,啥都有机器做,只要用心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林蓉看了看丈夫,接着说,“你们也要相信我这个西充儿媳妇,这两年我也去西充农业基地考察了好几次,现在党的‘三农’政策好,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西充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好机会,你们就放心地把手中锄头交给我吧……”在林蓉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父母终于松了口。

  2018年,林蓉一家带着半辈子的积蓄来到西充,成立农机专合社、农业公司,从整田、修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建造着自己的“农业乐园”。

  然而创业之初总是历经风雨。头三年因不熟悉西充土壤特性、农机操作,作物有的刚冒头就成片枯黄,有的病虫害泛滥成灾,最困难时连工人工资都拖欠,林蓉无奈卖了德阳的房子。看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她咬牙告诉自己: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不懈往前走!

  “后来,在县农业农村局和镇村‘两委’的帮助下,我前往各地学习、参观农业基地,农技专家送技术上门,手把手指导生产,几年时间,理论和实践共同进步,我也慢慢地变成了职业‘新农人’、种植‘土专家’。”林蓉笑着说。

  “现在大女儿结婚成家了,二女儿在西充读书,我把母亲也接过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林蓉说,目前她在西充太平镇印台山村、乐河寺村、王家庙村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按有机标准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

  “今年我种的328亩水稻已经向县上申请了有机认证,相信不久就可以实现我的有机粮油特色品牌梦想。”望着眼前绿油油的秧苗,林蓉信心满满。

  接续奋斗 科技赋能助力田园梦想

  林蓉的大女儿蒲艺丹是一名“90后”党员,在德阳工作。这些年,她学习了驾驶插秧机、播种机等多种农机技术,并取得相应驾驶证,还通过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涉猎智慧农业知识。每到周末和农忙时节,蒲艺丹准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母亲农业基地的田间地头。

林蓉驾驶插秧机。西充县委组织部供图

  吃完饭,蒲艺丹和林蓉又马不停蹄地驾驶插秧机一头栽进了连片的水田里。“以前我们种地全靠人挖牛耕,现在果然不一样了,机器一个小时的工作量抵七八个人忙一天了,放在以前可真是想都不敢想哦。”看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的背影,林蓉母亲眼中满是赞许。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了机械的助力后,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林蓉说,今年她准备机械化种植水稻近1100亩,预计10天左右就能完成。此外,该基地的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管护、收获也都采用全程机械化,园区机械化率达90%。

  水田不远处,便是林蓉去年新建的烘干房。这段时间,烘干房内五台烘干设备昼夜运转,不仅解决自家小麦、油菜晾晒难题,还帮着周边七个乡镇的种植户“抢”回被雨水浸泡过的粮食。林蓉丈夫蒲家成指着控制屏上的数据说:“虽然每吨只赚60来块,但看着乡亲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值了。”

  “妈,你看我下单了几台智慧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完全不需要人驾驶,手机上规划好路线就可以自动插秧、施肥除虫等,简直太方便了。还有种玉米、种大豆,利用机器都能实现无人驾驶……”田坎边,刚忙完的蒲艺丹挽起裤脚,兴奋地向林蓉介绍着各种智能农机的使用方法。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优化,种田越来越简单,以后都是你们年轻人的农业时代啦。”感受着女儿的满腔热情,林蓉仿佛看到了多年前执意投身农业的自己,虽然她也像当初自己母亲一样心疼女儿的辛苦,但是看着女儿眼中对土地那份浓浓的热爱,反对的话始终没有说出口,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妈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标杆。”蒲艺丹说,在母亲一次又一次从泥土里跌倒又爬起来的坚韧中,她萌生了对土地的热爱,在母亲致富不忘乡邻的情怀中,她看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林蓉的影响带动下,蒲艺丹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在几年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是一名共产党员。接下来,她也决心跟随母亲的步伐,投身到现代农业事业中,并更多地带领周边村民发展有机农业、带动就业增收,为建设“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献出自己的力量。

  夕阳把并肩劳作的身影拉得老长,插秧机驶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列队而立。微风送来脚下的泥土气息,湿润中裹挟着生机勃勃的希望,林蓉眼中闪烁着新一季的憧憬,这片承载着汗水与智慧的土地上,林蓉一家三代关于现代农业的金色梦想正在拔节生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