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0日电(吴平华 张凤莉)“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最近,在资阳市乐至县石佛镇,千亩高粱迎来大丰收——沉甸甸的穗头迎风挺立,籽粒饱满,映出一片火红的丰收画卷。

四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将秋日的繁忙与喜悦,“写”满了这片希望的田野。

“今年我们改种的‘白粮10号’新品种,亩产突破了700斤!”乐至县慧樾顺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宪玖捻着一把刚收获的高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位2022年从成都彭州来的“新农人”,通过招商引资,在石佛镇流转了2400余亩土地,当起了“现代农场主”。
谈及转型,曾宪玖坦言:“以前的红樱子品种,产量和市场都遇到了瓶颈。新品种抗性好、产量高,更受酒厂欢迎。”科技赋能,让土地生“金”。今年,合作社种植的1400余亩高粱预计总产值将轻松突破百万元大关。
在合作社的现代化加工区,新粮的清香扑面而来。高粱经过全自动烘干设备和精选机的“洗礼”,杂质被剔除,颗粒归仓。“我们的高粱主要供应成都和本地的酒厂,是酿制高品质白酒的‘细粮’。”曾宪玖介绍道。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粱收割完毕后,土地将立即轮作小麦。“高粱——小麦”绿色循环模式,让每一寸土地都“忙”起来,效益最大化。
产业兴旺,乡村就有了活力。这个“红色产业”也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合作社常年提供近20个固定岗位,农忙时用工超过30人。“去年我们发放的务工工资就有50万元,让不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曾宪玖补充道。
如今,石佛镇超过3000亩的“麦—粱”轮作区,已成为乐至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乐至正以特色产业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