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近期发布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算法10条”)。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未来三年,成都将重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算力支撑能力攻坚、数据供给质量提升、集群发展能级跃升、场景融合应用培育、高端产业要素倍增“六大行动”,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三。
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介绍,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行动计划》提出“以场景育模型”的大模型发展思路,构建行业大模型“矩阵”,为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探索成都发展“新路子”。未来,成都将在制造、医疗、金融、交通、文娱、科研、城市治理、商务等领域,集中力量每个领域遴选支持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大模型,遴选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超过50个。
此外,发布的“算法10条”支持从理论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转化全环节发展,该政策预计7月开始申报。“算法10条”的推出,标志着成都完成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文 戴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