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军、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胡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董建华出席并答记者问。
李建军介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4年9月27日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确定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在强化空间底线管控,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方面作了明确要求,提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两翼三轴”的平行带状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明确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416.64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96.61平方千米;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361.20平方千米。
在提升成都城市整体功能,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方面,《规划》全域统筹了成都市“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成都将如何更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罗旭刚表示,四川省委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本轮《规划》认真落实有关要求,从更大尺度、更广范围谋划成都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域层面、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都市经济圈逐层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明确,成都要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都将有哪些具体的规划举措?
胡斌表示,《规划》赋予了成都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描绘了更美的发展蓝图,带来了更多的重大利好,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成都将充分发挥“双机场双枢纽”门户优势和向西向南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巩固扩大产业基础良好、创新资源富集、市场腹地广阔的优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都是“公园城市”理念首提地,国家赋予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董建华表示,“公园城市”理念正从人居理想绘成现实答卷。《规划》着力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使成都市成为一个“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