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记者从中共成都市委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的解读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打造绿氢之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等产业地标,今年争取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千亿俱乐部。推动未来产业占先机,前瞻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赛道,探索建立未来产业识别、场景建设和投入增长机制,争创一批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成都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电子信息产业建设世界级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冲刺万亿目标,推进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千亿级先进能源产业,打造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矩阵。
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优势,成都将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力争今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成率超过60%,未来三年研发活动覆盖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加快智能化改造,用好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系列政策,到2026年建成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300个,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加力绿色化转型,扎实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年内新增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5家以上。
值得关注的还有,成都将创新高能级要素配置方式,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提升数据算力供给质量,2026年实现算力规模超3万P;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逐步实现“有链有基金”,构建总规模3000亿元以上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高素质产业人才矩阵,引育领军人才,实现“一条产业链、一名首席科学家”。
提速建设“蓉耀工程”,成都将适度超前布局虚拟电厂、新型储能设施,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