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结合成都深入开展“进解优促”专项工作,针对调研走访企业所了解的部门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今年以来,新津区持续推进行政检查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探索开展“白、灰、黑”信用监管,通过企业信用画像、部门综合评估、分级分类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努力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赋能,推动监管效率和发展质效“双提升”。今年1-6月涉企检查总频次再降低8.6%,实现经济增长6.9%。
在具体操作上,新津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化、精准化的监管体系:
一是以“数据”为基础,开展企业信用精准画像。新津依托“智慧蓉城”系统,以“报表通”平台为载体,整合行政监管、处罚记录、信用惩戒、违法行为、行业评价等五类信息,分解为17项信用风险指标,自动生成每一家企业的专属“信用档案”。目前全区已汇集3.8万户市场主体信息、8000余条重点企业数据,形成覆盖面广、动态更新的企业信用数据库。
二是建立“白、灰、黑”三级企业认定标准,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企业无行政处罚纳入“白名单”,有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罚次数较多的,分别纳入“灰名单”“黑名单”,名单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形成工业、餐饮、医美等14个行业领域“白、灰、黑”名单,真正做到分类监管、精准施策。
三是推行“免检、少检、必检”分级检查制度。 白名单企业实行“触发式”监管,灰名单企业推行“柔性执法”,黑名单则全面覆盖检查。由此有效释放行政资源,同时提升监管质效。
以新津一家年销售额超14亿元的食品企业为例,凭借多年良好的信用记录,该企业被纳入白名单,日常免于行政检查,目前其主打产品“小酥肉”已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一,并已成功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加速拓展新西兰与非洲市场,推进“蓉品出海”。
不仅是食品行业,新津辖区一家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同样因信用良好而入选白名单。该企业正值生产旺季,监管“松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加力”,其2025年产值目标定为10亿元,同比增长20%。
同时,新津区各监管部门在减检的基础上,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为企业提供如《“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等专业服务包,涵盖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消防应急等关键领域,让企业在少扰中获得精准指导与合规支持。
新机制效果已经显现。2025年上半年,新津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同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展望未来,新津区将继续扩大监管覆盖面,深化智慧无感监管,让信用评价结果在融资、政策支持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真正让“诚信”成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通行证”。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实习生 郑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