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大型灌区陆续迎来水稻集中收割期
2024年09月16日 13: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6日电 (记者 何浠)“我们流转了约3500亩土地,最近都在集中收割了!”9月16日,谈到为何要在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流转土地,成都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苏烈毫不讳言:“水源有保障。”

  眼下,四川从南至北陆续迎来秋收高峰。多年来,四川秋粮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八成以上。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秋粮的收成意义更加凸显。

  大型灌区是四川粮食产量的重要“战场”,四川6处省直大型灌区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3%、耕地面积的19%,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0%。当前,四川大型灌区秋收作业正大面积铺开,蓄水保水工作也已同步展开,在保障颗粒归仓的同时,也为来年春灌提前准备水源。

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水稻迎来丰收。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水稻迎来丰收。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境内拥有“天府新区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处于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的东风渠灌区内,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是当地水稻集中收割期。苏烈表示,都江堰灌区东风渠的来水就是当地丰收最大的底气。“东风渠的三合支渠可以直灌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通过三合支渠先把水囤蓄在水库和堰塘里再进行后续的灌溉。”苏烈说,8月以来,成都遭遇持续高温,让自勤农机的社员们捏了一把汗。

  8月上旬,正是水稻扬花灌浆期,这个时候碰到高温干旱,对它的授粉、结实率影响比较大。天府水利管理站供水班长罗渝涵告诉记者,籍田街道用水需求大,但属于尾水片区,由于只靠三合支渠进行输水,进水条件相对较差,为及时向当地提供抗旱水源,8月份,管理站灵活运用支渠轮灌、突灌和错峰用水,解决了当地今夏抗旱用水需求。

  同样,在武引灌区,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的乡亲们对水与粮关系的认识越发深刻。今年8月,武引灌区也迎来持续高温,对水稻十分生长不利。四川省武都工程运管中心供水科副科长吴立学告诉记者,由于高温干旱,直到8月底,灌区各地仍在提出用水需求,大大超过往年同期用水需求。

  “真没想到今年一亩地能收到1300到1400斤黄谷,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真的是盛夏‘一瓢水’,秋收‘一瓢粮’。”仙鹤镇种粮大户杨彩利高兴地说。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工作人员正在走访灌区水库补蓄情况。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工作人员正在走访灌区水库补蓄情况。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6个省直大型灌区有效灌面近2000万亩,今年春灌期间供水约23亿立方米,连续四年实现满栽满插;抗旱输水数亿立方米,助力粮食稳产增产成效明显。

  都江堰灌区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凤凰水库是一座小型水库,总库容仅为18.3万立方米,但设计灌面有1700亩,今年夏旱,凤凰水库耗水太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源,将给明年春灌用水保障带来不确定因素。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供水科科长李兴刚告诉记者,一方面,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属于都江堰灌区的尾灌区,也是丘陵灌区,本身都江堰来水抵达这里就很不容易;此外,凤凰水库更是灌区“毛细血管”的末端,能否及时补蓄更考验上游渠道来水情况。

  “别小看灌区内大大小小的水库堰塘,这些‘瓶瓶罐罐’可是来年丰收的坚实保障。”李兴刚告诉记者,眼下灌区正在大规模秋收,用水高峰期已经度过,灌区正好运用这段时间错峰向尾灌区输水,确保灌区内的水库堰塘尽可能多装水。

  罗家河坝枢纽是东风渠总干渠上的一处节制闸,东风渠的水在这里一分为二,龙泉山干渠主要向龙泉山灌区输水,新南干渠主要向下游的黑龙滩灌区等地供水。“龙泉山灌区的三岔水库、黑龙滩灌区的黑龙滩水库,这些都是灌区重要囤蓄水库,充足水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目前,正全力向上述地区输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供水科组长黄鲲鹏表示,截至9月中旬,今年已完成向龙泉山灌区输水2.22亿立方米,向黑龙滩灌区输水1.85亿立方米,为明年春灌和秋收打下坚实水源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