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0日电 (记者 刘忠俊)12月30日,四川优秀新闻作品分享会暨2025“新春走基层”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来自该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150余名代表参会。8位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得主分享了作品创制经验和获奖感悟。

据了解,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四川省共有1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9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我们相信,‘小小’的‘点’饱含声量,客观事实自带力量”,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首次发现“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出苗》主创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策划部主编张欣表示,该作品的经验做法,可以总结为一个词,那就是“克制”。作品通篇没有任何“大”表述,我们只是客观地讲述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作为“作品”,该消息在行文上也是“波澜不惊”“平平无奇”,我们力求让场景“发声”、让画面“说话”。因为,这一事件本身,已足够如“惊雷般”震耳欲聋。
“只有找出真相,才能真正击碎谣言”,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类二等奖作品《揭穿视觉贫困谎言》系列报道主创代表、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讲述了主创团队深入一线、持续追踪,最终揭穿短视频平台上“视觉贫困”的“画皮”的经历。她表示,专题推出后,迅速形成全网热点,得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内容,谈及“视觉贫困”现象,呼吁各方规范这一网络乱象,加快立法进程。

“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聆听了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主创们的分享,被他们超强的韧劲和坚持下来的勇气所感动,好的选题就要抓住不放。”德阳市旌阳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蒋晓然称,《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首次发现“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出苗》都是历经无数次现场采集、素材优中选优、精心打磨而成,这种匠心值得基层媒体学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