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5日电 (记者 刘忠俊)3月5日,成都市政务中心内成都种业集团正式获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不仅填补了四川省内大蒜种业规范化管理的空白,更为川滇两地大蒜产业规范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这也是四川省首张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资质。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紫皮独头蒜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核心种源90%源自成都大蒜。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成都平原培育的优质蒜种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独蒜转化率可达80%至90%,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密码”,而成都又是云南独头蒜的最大消费市场。依托“川育种,滇成独”的独特产业生态,川滇两地形成了大蒜产业“种源-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随着种性退化、品种掺杂、供应链分散、以商品蒜交易等问题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也是申请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原因。”成都种业集团蒜种项目负责人龙小凤称,成都蒜种面临上述痛点,云南种植户也面临种源采购成本高、纯度难保障的双重困境,非常需要尽快构建标准化的大蒜种业体系”。
针对成都蒜种面临的痛点,成都种业集团作为成都种业建圈强链的“国字号”新生力量,紧扣成都益民集团服务城市保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功能,创新打造“链主引领+院所协同+生产联合+许可护航”模式,着力构建全链条大蒜种业体系。
据了解,成都种业集团联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李志团队,在成都彭州市建立了62亩核心试验基地,同步推进新品种选育、老品种提纯复壮,致力于成都蒜种种性恢复提升的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双方还共同制定成都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蒜种标准,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深度联动科研机构、制种端和需求端种植主体等多方力量,实现成都大蒜从“菜篮子”到“种芯片”的跨越,强化川滇两地“种源-市场”跨区域协作模式,既破解了云南大蒜种源质量痛点,又为成都传统大蒜开辟了种业经济新蓝海,也为全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创新提供了示范样本。“川滇大蒜产业将走向更加规范的发展之路。”成都种业集团总经理曾毅称,种植户可凭借“种子身份证”直采优质种源,彻底告别传统“盲盒式”采购模式。

据悉,此次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包含了蔬菜和樱桃2个品类。其中,蔬菜包括了“红七星”“川蒜1号”等7个大蒜品种。曾毅表示,将持续迭代新品种,利用大蒜活性成分丰富的特质,推进“成都蒜种+”的创新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成都蒜种和云南独头蒜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建立品牌优势,也更好服务城市保供和乡村产业振兴。同时,构建体系化支撑和服务成都乃至大西南的种业服务网络,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种芯”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