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刘忠俊 郭侨 潘建勇)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社区实际需求,创新治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从群众日常事务办理、生活需求满足等细微处发力,打造一批“处处可见、人人可感”的民生幸福场景,构建起居家生活优质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小区的居民活动中心特别热闹,大家练字、下棋、跳舞,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在仁寿县怀仁街道大道社区中铁仁禾广场小区,居民邓虹提及社区变化,脸上满是笑意。她口中的居民活动中心,是大道社区利用小区架空层改造而成的多功能服务空间——墨香与宣纸窸窣交织,楚河汉界落子声伴着喝彩,舞鞋踩着鼓点旋转,孩童欢笑混着积木碰撞脆响,方寸之间满是鲜活的生活气息。
“每周都有舞蹈爱好者预约场地,大家有序使用、互相照应,邻里关系比以前亲近多了。”该小区网格员马朝翠介绍,活动中心不仅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更成了邻里交往的“桥梁”。退休居民李文君便是积极参与者,他主动在活动中心开设义务书法小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让传统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大道社区党委的统筹推动。据悉,社区党委整合各类政府项目资金130余万元,盘活小区架空层、闲置用房等公共空间资源,通过“争项目、创试点、自发探索”模式,建成邻里驿站12个、养老服务点4个、儿童活动中心1个,形成“党群中心+专项站点”服务矩阵。“我们始终坚守公益属性,确保服务覆盖更多群众,重点解决‘一老一小’照护等民生痛点。”大道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大道社区“盘活空间”的思路不同,仁寿县普宁街道高笋社区则通过“画圈织网”的方式,构建起精细化社区善治体系。“治理好不好,群众需求是风向标。”高笋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胡婷说,2025年以来,社区先后开展两轮居民需求调查,采用“线上问卷+入户走访+现场设点”模式,收集有效问卷7000余份,梳理出早教托育、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高频需求,推动治理理念从“政府配餐”向“群众点单”转变。
为精准对接需求,高笋社区活化各类资源,绘制“1+N”综合服务导视图,形成“需求—资源—行动”三张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配套引入普慧家政公司、建设社区卫生室与儿童活动中心,“圈”出便民生活新业态。同时,社区在辖区22个小区设立网格服务点,推出“定点帮办、就近办、上门办”服务,重点关注独居老人、高龄群体、残疾人等特殊对象。
“以前办健康证要先跑社区开证明,现在网格员帮我代办,办好后直接放在小区服务点,省了不少事。”经营小超市的居民鄢先生对此赞不绝口。除政务代办外,高笋社区还在部分小区试点建设社区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基础诊疗、健康体检服务,并为特殊人群、高龄老人、孕产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随访、用药指导与个性化健康管理,切实打通社区健康服务“最后一米”。

从闲置空间改造到精准服务网络搭建,仁寿县基层治理始终锚定惠民“可感度”。据了解,下一步,仁寿县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让更多民生幸福场景落地生根,助力群众幸福“满格”,推动城市迈向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新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