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成都商报

揭秘四川“双胞胎村” 近3年每年都有双胞胎出生
2022年07月01日 11:21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柏木村部分双胞胎照片 资料图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平时碰到一对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而在四川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柏木村,双胞胎却十分常见。

  “最近三年,我们村每年都有一对双胞胎出生,其中有两对还是龙凤胎。”6月29日,说起村上双胞胎一事,丹棱县顺龙乡柏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玉霞笑声爽朗,“这充分说明我们村是妥妥的‘双胞胎村’。”

  李玉霞的笑声里,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她自己就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据村上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柏木村全村631户、2119人,有33对双胞胎。这33对里,有5对因为疾病或者意外已经死亡了;另外28对中,有7对双胞胎每对剩一人,剩下21对全部健在。这28对双胞胎里,有10对男胎,11对女胎,7对龙凤胎,最大的接近70岁,最小的不到一岁。

  尤其是最近三年,每年都有双胞胎出生,村子里双胞胎这么多,有什么秘诀?6月29日,记者前往柏木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趣事

  刚才给谁喂饭了?

  双胞胎太像 把亲妈整懵了

  2018年,柏木村统计过一次,为了保证数据真实,除了证人证言等基本要素外,还专门要求要有图片为证,当时统计的数据是30对双胞胎,时任柏木村党支部书记瞿林、村主任李玉霞、妇女专干袁兴林、文书黄文娟四人的女儿,都是双胞胎,被人称“双胞胎班子”。

  现在,瞿林、袁兴林、黄文娟没有担任村干部了,“双胞胎班子”就只剩下李玉霞一个人了,但村子里的双胞胎还在继续增加。

  村民谢富飞的双胞胎儿子小豪、小杰出生于2019年8月13日,村民黄河的龙凤胎出生于2020年8月25日,村民李艺的龙凤胎出生于2021年9月7日。

  6月29日,谢富飞告诉记者,自己今年32岁,身边有很多同学、朋友都生有双胞胎。他有一个姐姐,姐姐没有生双胞胎,但是姑姑生了一对双胞胎。

  29岁的黄河育有一儿一女,是一对龙凤胎。他说,自己是独生子女,父辈也没有双胞胎,只有奶奶的弟弟生了一对双胞胎。“我的女儿和儿子即便没有在一起,有时候也会一起感冒,我们暂时不会再生小孩了,因为再生,有双胞胎的概率(比较大)”。

  关于这些双胞胎,或多或少地有些令人发笑的故事。李玉霞回忆,村子里这么多对双胞胎,不仅外人时常弄混,村里人也经常分不清,就连家人有时都分不清。

  李玉霞的双胞胎女儿叶羽飞、叶羽翔从小在一个班就读,小学四年级时,因为老师实在难以辨认,两姐妹不得已只能分班就读。

  除了老师,李玉霞的母亲偶尔也分不清。有年放暑假,姐姐叶羽飞先去外婆家玩。几天后,玩得开开心心的叶羽飞被接回来,妹妹叶羽翔再去,可能不习惯,经常哭闹。外婆没认出来,很冒火:“前几天来才玩得高高兴兴的,咋个这几天就装怪了呢?”

  村民黄文娟有时会认错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有两次明明给姐姐喂了饭,该给妹妹喂了,但一转眼就分不清,又给吃了的姐姐再喂一次。结果,姐姐胀得哭,妹妹饿得哭”。

  揭秘

  为啥双胞胎这么多?

  医生:除了家族遗传,不排除环境因素影响

  这个村为何这么多双胞胎?问了许多村民,有人说是基因,有人说是土壤,有人说是水源,有人说是因为试管婴儿……

  之前,村上也做过了解,在健在的双胞胎中,只有两对有遗传关系。多位双胞胎家长表示,村子里的双胞胎全是自然生育。

  柏木村海拔800-1000米,是典型的丘陵地区。有人分析,真正让村里人生双胞胎的原因,可能是柏木村的水土。“我们村里的土壤含硒,农业部门还来检测过”。之前,村上曾提供过一份由“眉山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当地送检的脆红李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达到了每千克0.008毫克。

  “我们村就是土壤含硒,但跟生双胞胎貌似也扯不上关系,所以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李玉霞觉得,这方面没有科学依据,也不好下定论。

  谢富飞和黄河的妻子都来自于与丹棱接壤的雅安市名山区,说起生双胞胎的秘诀,他们和多位双胞胎的父母均表示,没有特别的原因,饮食上也没有特别的,唯一有一点,就是大家基本上都在柏木村里居住,可能与当地水土等环境有关系。

  眉山市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医生谢东序表示,这几年来,明显感觉身边的双胞胎越来越多了,在妇幼保健院内做B超检查的孕妇逐年增多,显示是双胞胎的孕妇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双胞胎最主要因素是家族基因遗传和辅助生殖,但不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饮食饮水等都有可能对卵泡发育、精子活力等造成影响。当然,村民生双胞胎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