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1日电 (黄璞)凌乱的头发,粗糙的双手,身着红色围裙,脚穿一双沾满泥土的雨靴......9月,李正强正在忙碌着。
李正强是四川省平武县豆叩羌族乡木楠村人,2015年考入江苏一所大学,2019年6月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工作还没怎么适应过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打乱了他的生活。李正强决定返乡创业,照顾身体欠佳的父母。

回到木楠村,李正强接手了父亲的养羊工作,开始编织自己的“羊倌梦”。
一开始,李正强还信心满满。他从外地买回了50只小羊,每天放养、添草、放水、清理圈舍,忙得焦头烂额。因为资金不足,李正强的羊舍建得很简陋,结果当年冬天,冻死了好几只。
因为条件有限,他只能用茅草盖紧羊舍,可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又有一些羊奄奄一息,有的不吃草,有的毛发脱落,有的甚至几天内突然死亡....。.
“你一个大学生不好好在城里工作,非回来窝在山沟里养羊!存了几年的钱打了水漂,安逸了嘛!”父亲李杨的“责备”,眼前的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问题,像一盆盆冷水,浇灭了李正强的创业热情。
“要不,我还是回城里找找工作吧……”倍感挫折的李正强踌躇多日后向父母承认自己创业失败。
正值2021年冬季,平武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响应平武县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到对口帮扶的木楠村入户排查,得知李正强毕业返乡养羊遭遇的困境。
“小伙子能走出大山求学,又愿意回到大山创业,精神可贵,回去之后我们就想办法解决他的困难!”平武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负责人叱洋铭对李杨说。
很快,县局(分公司)请来畜牧专家为李正强的羊子们“会诊”,在畜牧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剩下的羊得以康复,母羊也顺利受孕产仔。
重振养羊信心的李正强,再一次忙活起来。白天,他跟着技术人员求教疾病防治知识和养殖技术;晚上,他挑灯夜读羊病防治、饲料配比、规模化繁殖等技术书籍。短短几个月,李正强就初步掌握了“羊倌”的必备技能,养殖规模也增加到了近200只。
当他开心地盘算扩建场地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么多羊,怎么卖呢?
“土生土长食草羊,有滋有味特别香。恳请各位亲朋好友前来购买。”2022年冬,李正强的一条朋友圈求助信息引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帮扶责任人的注意。
见面一问,李正强忍不住倒起了苦水:“折腾了2年多,总算把羊子养好了,眼瞅就靠这个冬天卖出去回本,结果……”
原来,李正强的朋友要么在一个村,要么都在江苏,羊子体积大,不具备配送服务条件,导致客源较少。
李正强的困难,县局(分公司)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第二天,县局(分公司)发出“以购代扶”倡议书,就这样,大家你1只、我1只,纷纷向李正强伸出援助之手。一些员工还把倡议书转到朋友圈,发动亲朋好友一起购买。一时间,干部职工都当起了“推销员”“代购员”。
然而,即便铆足劲儿为李正强推销代言,可凭县局(分公司)二十几号人,认购量还是差了许多。
“我去联系县政府比较熟络的部门,你也去问下公安、工商、电信等单位,争取他们能支持一下……”叱洋铭与县局(分公司)副局长张志商量。
很快,通过与县上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李正强的销售订单有了着落。到2022年年底,李正强一共卖出115只羊,销售额达13.8万元。
今年7月初,县局(分公司)帮扶责任人到村上开展防汛宣传,得知李正强计划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时,又跟他一起商量如何尽快建立成熟的销售体系。
李正强坚信,一只只小山羊,一定会成为自己创业致富的“喜羊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