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郫都:社区“带娃”实力圈粉
2025年02月25日 16: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5日电 25日,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思源社区举行2025“社校企”共促联盟签约活动,敲定了2025年的联盟伙伴,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2025年,思源社区将继续发挥联盟平台优势,用好联盟成员资源,与联盟伙伴一道携手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助力社区发展治理。

活动现场。向林玉供图

  据悉,思源社区居民超过2.5万人,超过99%的居民是买房落户的“新居民”,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是社区倾注心力较多的领域。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平均年龄只有33岁,大多处在生儿育女的阶段,因此社区“小朋友”多,18岁以下居民接近6000人,为他们提供温馨的成长环境是社区使命所系职责所在。2020年,思源社区依托辖区闲置地块尝试打造科普教育基地,为孩子们打造“第二课堂”。

  “最开始这块地方堆满了垃圾和砖块,形态不美味道难闻,但好在是空着的。2020年我们尝试清理了一亩出来,找来附近高校的志愿者和居民一起投工投劳,先清理垃圾,再种上蔬菜,这就是基地的雏形。”思源社区党委书记叶永成表示。没想到,这一尝试反响奇好,居民踊跃参与,附近高校大学生纷纷来帮忙。此后,志愿者人数逐渐增加,基地也不断“开疆拓土”,盘活的闲置地块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达到80亩的规模。

  眼下春暖花开的时节,基地内油菜花开,视觉和听觉都充满了田园味道,这让孩子们非常兴奋,一到周末就想来看看小动物,体验一把田园生活。“基地虽然地盘不大,但内涵丰富,主要分为养殖和种植两个大类。养的有鸭子、大鹅、山羊,还有鱼,种植的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胡豆、果树以及中药材等。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风貌,也带给小朋友不同的科普教育课程。”叶永成说。

闲置土地变科普基地。向林玉供图

  科普教育基地是思源社区为孩子们搭建的成长舞台,当进入第五个年头,它的“外延”早已扩展,成为社区发展治理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基地志愿服务,挣取积分,与孩子一道预约基地课程,每年覆盖千余个家庭。伴随着孩子成长,大家逐渐变得熟络、亲切。而孩子们在农事劳动、耕作体验和动物饲养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每年思源社区还安排了一项特别的活动,由社区小朋友将收获的大米和蔬菜送给辖区的特殊群体和独居老人,教会他们尊老、敬老、爱老。

  伴随社区活动火热开展,志愿服务岗也成了附近高校学生眼里的“稀缺资源”,目前参与社区服务的高校志愿者超过了300人,个别岗位还需要“抢”,方可获得。思源社区则依据大家的专业和兴趣进行分类,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们的热情和优势,为社区治理助力。“2024年我们投身思源社区志愿服务,共参加47次活动,累计服务达到151小时,这是非常难得的成长经历。”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胡涛说道。

  与此同时,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平台,思源社区的社区合伙人,党建联建伙伴越来越多。去年,一家涉农企业以“社区合伙人”的身份成为基地的一份子,种上草莓,既为社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甜蜜味道”,又为基地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参与基地运营维护。每年端午节前夕,基地种植的陈艾、菖蒲成为了辖区物业企业的“刚需”,纷纷下单,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业主。社区集体经济也在一笔笔订单中得以壮大。

  “社校企”共促联盟签约活动是思源社区和社区合伙人、联建伙伴们一年一度的约定。“今天签约的有14家。有高校,有企业。大家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社区事务。比如西华大学、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为小朋友辅导作业,开设如啦啦操、羽毛球、排球、书法等兴趣班,特别是在寒暑假托管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而企业为居民提供无偿或是低偿的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研学场景。新的一年,我们将与联盟伙伴一道帮居民‘带娃’,让家长放心安心。”叶永成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