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泸县法院:破解债务困局 点亮诚信之光
2025年04月24日 11: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4日电 (冯丽 魏颖)近日,泸县法院在两起债务纠纷案件中,秉持公正、诚信的原则,通过调解和执行,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对诚实守信价值的坚守。

  父债子还,法官调解促和谐。2012年,王某为购买房产向张某借款2万元,并出具了借条。然而,2017年王某不幸去世,债务问题随之陷入僵局。张某认为“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是天经地义的事,遂多次联系王某的妻子和儿子要求还款,但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张某将两人起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主办法官积极介入双方争议,致力于寻找一个和谐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法官耐心地向王某的妻子和儿子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着重强调了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以及作为遗产继承人,他们需依法承担王某生前所负债务的责任。另一方面,法官也通过电话与张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恳请他能从王某家庭的实际境况出发,给予适当的理解与宽容,为双方保留和解的空间。

  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王某的儿子同意代父还款,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失信惩戒,老有所依暖人心。2015年,王某因生意急需资金,向孤寡老人胡某借款数万元,却未按时归还。胡某无奈之下将王某诉至法院,胜诉的胡某以为王某会按约还款。然而,直到2018年王某仍无还款迹象,2018年7月胡某向泸县法院申请执行。

  立案后,泸县法院依法向王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生效法律文书,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王某于2018年年底前分两次向胡某清偿欠款,但王某并未按约履行协议,直至2024年年底仍分文未还。胡某无儿无女,这几万元几乎是他全部的养老保障。无奈之下,胡某向泸县法院执行110指挥中心求助。

  执行干警了解到胡某的特殊情况后,立即联系王某进行批评教育,并指出其不还债行为的严重性。王某表示并非故意不还,而是经济困难。鉴于王某有还款意愿,法院对其适用了失信惩戒宽限期政策,并约定在2025年农历新年前还清欠款。

  由于王某一直在云南省务工,执行110指挥中心一直与其电话联系,定期询问其筹款进度,对其进行约束督促风险提示,并将进度情况告知胡某,安抚胡某情绪。最终在约定期限到来之前,王某通过微信转账将剩余欠款4.7万元付给胡某,案件执行完毕。

  这场债务纠纷的解决,不仅为胡某讨回了养老金,更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保护。执行110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执行,确保了“老有所依”的社会责任得以落实。(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