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8日电 (夏雨婷 冯紫琳)清晨七点,南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15楼护士站内,护士长雍霞盯着订餐系统后台——昨天有位家属留言:“老人术后想吃软烂的南瓜粥,菜单里没找到。”她立刻截图发给食堂质量监督小组的监督员青文萍,不到十分钟,食堂彭师傅的回复就来了:“今天中午就加,再来道土豆泥,适合术后病人吃。”

2024年底,医院成立了食堂质量监督小组,每周收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餐意见。刚开始,食堂窗口前排长队、病员餐品种单一的问题最突出。“有位大爷提着保温桶在食堂和病房间跑了三趟,说买不到合胃口的病号饭。”青文萍翻着最初的记录册,语气里带着心疼。
改变从一份“会说话”的菜单开始。医院根据收集的用餐意见,把“糖尿病餐”“术后流质餐”等需求单列出来,每周更新菜品。
肿瘤科患者张阿姨的女儿记得特别清楚:“妈妈化疗时没胃口,我在订餐系统留了句‘想要酸甜口味的开胃菜’,第二天就看到菜单新增了番茄豆腐煲,食堂还打电话问咸淡合不合适。”现在,菜单上不仅有常规套餐,还有标注着“低脂”“高蛋白”“无辣”的分类标签,像一本会“对症下单”的暖心手册。

更关键的变化藏在送餐流程里。食堂配送员杨玉秀曾是最“脚不沾地”的人之一。医院楼层多、科室分散,送餐高峰期,他得拎着沉重的餐箱在各楼层间飞奔,汗流浃背是常态。“最怕饭点碰上电梯高峰,等一趟电梯耽误好几分钟,后面的餐就可能凉了。”杨玉秀回忆道。
针对“送餐人员少、效率低、送餐慢”这个老大难问题,医院形成了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增加送餐人手,缓解高峰压力;另一方面,实施分时段错峰配送,优化路线;更贴心的是,在送餐高峰时段,对特定电梯实行“送餐优先”直达管控。
现在,杨玉秀刷卡就能优先使用专用电梯,直达目标楼层。“以前,爬楼梯送完一层楼要五六分钟,现在电梯直达,一两分钟搞定,餐盒都是烫手的!”杨玉秀拍了拍保温餐箱,笑容满面。
在南部县人民医院,从菜单分类到送餐提速,都生动诠释了关注民生需求,体现在最贴近群众生活的食堂窗口前,在患者家属最关切的餐食需求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