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简阳:刚柔并济解纠纷 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
2025年08月08日 13: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8日电(吴平华 杨冰睿)近日,简阳法院执行完毕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执行法官通过精准把握案情、灵活运用执行手段,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债权,又为被执行人留出了改过空间,让司法裁判在实践中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23年,成都某大学学生米某某为创业需求,与罗某签订汽车买卖合同,约定以255000元购买车辆。罗某依约完成交付与过户后,米某某却始终未付清首付款,经多次催要无果,罗某于2024年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米某某支付购车款及违约金。

  案件随后进入执行程序,罗某因债权未获清偿,曾申请对米某某采取拘留措施。执行法官经核查发现,米某某作为在校学生,无其他信用违规记录,此次违约系创业初期资金周转意外所致,且其认错态度诚恳,并非恶意拖欠。若采取拘留措施,不仅可能影响其学业和声誉,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反而不利于债权实现。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执行法官多次与罗某沟通,客观分析案件利弊:一方面明确米某某的违约事实和还款义务,另一方面说明柔性执行对促成还款的积极作用。最终,罗某同意撤销拘留申请。为保障罗某权益,法院依法对米某某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措施,通过法律威慑督促其履行义务。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围绕实际履行能力展开协商:罗某考虑到米某某的经济困境,自愿放弃部分欠款;米某某也积极筹集资金,及时支付了剩余款项,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简阳法院灵活施策,运用“刚”守法律底线、“柔”解现实困境的做法,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融入了对个体处境的考量,让公平正义以更贴合现实需求的方式落地生根。 (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