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8日电 (廖桂华)城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充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增强城市功能、涵养城市气质,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之城。
精雕颜值 擦亮宜居底色
凌晨4点,西充县城尚在静谧之中,近800名环卫工人已穿梭于大街小巷进行清扫。冲洗车、扫地车同步作业,对道路进行深度清洁和机械化洗扫。
7点半,“普扫”结束后,工作转入巡回保洁阶段。此时,“清洁片长”们也纷纷上岗,骑着电瓶车动态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
“全县被划分为24个片区,环卫所给每名‘清洁片长’配备了电瓶车并集中培训上岗,方便大家对责任区域进行全时段动态巡查和即时保洁。”“清洁片长”洪国容表示,平时除了清理垃圾,还需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宣传环保知识。
西充县紧扣“抠细节、去死角”要求,持续提升环卫作业精度,打造干净、整洁、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创新清扫保洁模式上,该县实施“人工清扫+机械冲洗+快速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每日两次全面普扫结合全天不间断巡回保洁,各个路段配备1至2名保洁员持续巩固,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深度清洁。针对人流量大、易污染区域,创新推行“15分钟靶向保洁”机制,24名“清洁片长”动态巡逻保洁,确保卫生问题快速响应、即时处理。
垃圾治理方面,西充创新建立“六定网格”机制(定人、定车、定岗、定责、定路线、定区域),规范作业流程、提升清运质效。重大节日、活动等人流高峰期灵活调配运力,增加清运频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城镇生活垃圾“随满随运”,并100%落实密闭收运,杜绝二次污染。西充县环卫所主动延伸服务,承担全县行政村垃圾转运任务,推行“划村包干、责任到人、定时收运”机制,农村垃圾转运效率提高40%以上,实现环卫清运全域覆盖。同时,构建餐厨垃圾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收集、运输、处置全程可追溯。
升级功能 筑牢幸福根基
新铺的道路整洁平坦,绿化带生机盎然,休闲区与停车区布局合理……近日,走进位于西充县安汉大道三段的博雅庭院小区,昔日“衰老”的老旧小区已焕发新颜。

“以前雨水污水不分流,一到下雨天污水外冒、臭气熏天。今年改造后,实现了雨污分流,还新装了路灯、规划了停车位,住得舒心多了!”居民任大爷谈起小区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
博雅庭院小区的焕新是该县致力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已完成8条街道雨污管网改造和1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了港湾式公交站台,实现标识标牌“多杆合一”;升级改造纪信广场(一期工程),新建、修缮“口袋公园”各1处;在城北湿地公园虹溪河沿岸种植四季蔷薇1600余株;维修灯杆500余根、景观照明灯饰7000余盏次,保障灯饰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超98%;维修休闲健身设施60余处,新增休闲座椅16处、健身设施1处,整治山体落石和滑坡25处,改建爱心小屋5个,新建及改建公厕18座……
涵养气质 激发城市活力
早上7点左右,西充县城文博街“邮票市场”便逐渐热闹起来。40余米的人行道长街上,数十个摊位沿一侧整齐排列,蔬果肉类一应俱全。市民穿行其间,挑选心仪的商品。摊主们装袋、称重、收钱,一片繁忙却井然有序。

“之前附近一直没有正规菜市场,买菜非常不方便。‘邮票市场’开放后,商贩们都集中到这里摆摊,还有执法人员维持秩序,环境整洁、买菜便捷,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正在买菜的居民李大爷满意地说。
据了解,针对部分片区人口密集但缺少固定市场的情况,西充县利用非主干道闲置空地设立规范化临时市场,引导流动摊贩集中经营。目前,全县已设立“邮票市场”“潮汐市场”“季节性果蔬临时交易市场”等15处特色临时市场,既方便市民采购,也为小商贩提供稳定经营场所,让城市兼具烟火气与人情味。
“每个临时市场配备专职执法人员,提前上岗、延时下班,引导商户规范经营、预留通道,维护车辆停放秩序和环境卫生。”西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执法人员以包容态度面对服务对象,用劝导替代处罚,以服务补充管理,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夜幕降临,临时市场渐渐安静,而各夜市摊点则陆续点亮灯火。在城北文化广场、纪信广场、莲花湖沿岸等临时地摊疏导点,小吃香气四溢,叫卖声此起彼伏。市民们围坐用餐,孩子们嬉戏追逐。跳动的灯火、诱人的香气、喧嚣的人声,共同汇聚成城市夜经济蓬勃涌动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