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彭州:社区食堂托起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2025年10月10日 20: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0日电(宋路易) “自开业以来,食堂逐步受到居民认可,目前每天就餐人数稳定在一二百人,高峰时段甚至达到四五百人。能托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食光’,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10月9日,彭州市丹景山关口社区“幸福食光·社区食堂”运营负责人刘前程说道。

彭州“幸福食光·社区食堂”。宋路易 摄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临近午餐时间,走进关口社区“幸福食光·社区食堂”,师傅们已经做好了出餐准备,小炒肉、红烧肉等热气腾腾的饭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四溢的菜香与就餐居民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邻里和谐的温馨画面。

  据了解,去年9月,“幸福食光·社区食堂”正式上线营业。不仅解决了高龄老人、失能残障等群体的就餐问题,缓解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辖区居民、附近企业职工、快递员、货车司机等就餐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真正保障了辖区居民的就餐需求,传递民生温暖。去年,关口社区在开展人民建议征集中了解到居民“就餐难”问题。为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用餐难题,关口社区以社区集体经济企业——九陇山水文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推进社区食堂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办好“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自食堂开业以来,普通居民自助餐13元/位;60岁以上退役军人、散居特困老人、低保及边缘家庭老人、计生特殊家庭老人以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老人优惠至10元/人;80岁以上老人8元/人;90岁以上老人在家属陪护下免费就餐;残疾军人和1.2米以下儿童享半价优惠。食堂每周更新特色菜单,并通过“川善治”微信小程序发布特色农产品信息,帮助本地农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食堂运营过程中推行“服务换餐券”机制。居民可以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的“信义贝”兑换食堂餐券,1“贝”抵1元,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此外,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还为高龄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体送餐上门。“社区食堂办得好,我们吃得放心、舒心!”这是许多老人的共同心声。

  邱晨勇老人是社区食堂的常客。他说:“一个人在家里做饭,菜比较单调,营养不均衡,还是来食堂吃舒服,又方便又省事,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每到饭点,老伙计们齐聚一堂,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排队、打饭、就餐,边吃饭边唠上几句家常,特别热闹。”社区食堂暖的不仅是“舌尖”更是“心尖”。这里既是美食窗口,也成为另一种交流平台。老年人经常用完餐和“老伙伴”们聊聊天,到了食堂打烊才离开。

  关口社区党委书记甯州告诉记者:“目前食堂采用集体公司出资、社会主体经营的模式运营。一方面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居民吃出‘家的味道’。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经营渠道,为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助力。食堂每月经营收入的3%注入公司,用于社区发展治理。”

  在运营的过程中,关口社区食堂以“关口卤鸡”为特色,烹出了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关口卤鸡是我们当地的特色。这既是食堂提供的一道单点菜,也是我们经营‘开源’的一大抓手。2025年春节,我们食堂做的卤鸡在关口棒棒会上销售额突破8万元;成都市第九届非遗节‘天府药市’展销中,同样广受好评;本月参加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同样受到消费者喜爱,销量可观。增加食堂营收的同时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甯州表示。

  社区食堂升腾的不仅是饭菜的热气,更是民生服务本真的温度。“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积极探索拓展更多服务功能,结合辖区居民和老年人用餐休闲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细心、更便捷的服务,打造大家满意的‘家门口’食堂,从舌尖到心尖,全方位守护居民的幸福。”彭州市丹景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