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日报

20名专家被聘为四川省高标准农田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1年04月15日 09:1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

  4月13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专家委员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成立。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的20名专家被聘为四川省高标准农田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高标准农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库专家实行动态管理,聘期三年。专家委员会将在政策制订、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考核评价中发挥参谋咨询作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科学决策水平。

  我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456万亩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简单概括就是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

  我省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处于重要地位。截至目前,我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456万亩,2019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29等,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新形势下我省农田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是建设任务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4%,且其中还有约60% 需要提质改造,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投资标准低。据测算,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成本,平原、丘陵、盆周山区每亩分别达3000、5000、7000元,但中央和省级的财政补助仅有1500元左右,与实际改造成本相差甚远,综合整治难度大。三是基础研究滞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农田建设工程没有农业定额体系,绿色生态工程技术模式尚不成熟等。

  因此,迫切需要成立专家委员会,健全专家咨询、决策论证等制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水平和成效。

  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联合攻关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专家委员会是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委员会将加强调研和论证研究,参与农田建设规划、政策法规、科技攻关、规范标准和评估论证等方面的研究咨询,提出对策建议和方案,推进科学决策。

  专家委员会还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高效联动的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调研咨询和联合攻关,建立日常沟通、定期会商、成果反馈机制。

  此外,专家委员会还将发挥好成果转化作用,在研发、转化、推广上抓紧补短,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土壤、水利、交通、电力等多个专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加强农田建设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并向社会公众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田建设技术,让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使用先进技术。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