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落成记
2021年04月22日 08:10 来源:中国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2018年11月,中建国际投资(四川)有限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中标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该项目定位于“中国西部生物医学创新中心”,以生物技术为核心,推动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等领域产业发展,同时以一站式和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理念,搭建技术、金融、信息、人才、政务及孵化服务等五大产业促进平台,助力成都医学城打造双创发展引擎,实现“千亿级医学城”目标。

项目效果图

  中建国际投资(四川)有限公司自启动项目建设以来,坚持在生产一线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人心、搭平台、促生产,凝聚强大动力想推动项目高质履约、筑造精品。

  党旗飘扬构筑建强战斗堡垒

  项目于2019月3月18日开工,项目位于成都医学城B区,总用地面积48410.78平方米(约72.61亩),总建筑面积13.2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项目打造了“政府业主-投资单位-施工单位-园区企业”1+3+N多位一体“园区式”创新平台,围绕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园区为主体,以产业链概念打通园区内各相关单位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项目管理团队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引领青年突击队,在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克难攻坚,实现了项目主体提前53天封顶,助推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期间,四川公司党支部靠前作战,广大党员带头战“疫”,并率先复工复产,成为温江区第一批复工复产的融建项目,汇聚起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建设“双战双赢”的强大合力。

  智慧建造依托科技攻坚克难

  项目管理团队攻坚克难,全体党员更是在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创新了地源热泵、建筑装配式叠合板、工厂预制化、成品支吊架、虹吸排水等近30项新技术应用于施工中,提高项目及行业建筑科技含量。通过施工管理打造中-瑞低碳产业园区试点,2019年11月组织了智慧工地观摩提升建筑行业质量,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作为中建集团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先后获5项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1项区级荣誉称号,多篇论文被纳入中国土木工程协会论文集。

荣获国家3A标准化工地荣誉称号

  服务精神央企担当使命必达

  项目团队先后开展农名工义诊、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共计10余次,积极投身于温江区疫情防控工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业主、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精筑致远确保项目优质履约

  2020年12月30日,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2021年4月6日,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项目示范建筑揭牌仪式在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举行。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Bernardino Regazzoni)、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高凯琳(Cornelia Camenzind)、瑞士驻华大使馆国际合作参赞费振辉(Felix Fellmann)、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兴军,及成都市和温江区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出席揭牌仪式。项目将综合生物医学研发、孵化、办公、展示、交易、会议等功能,搭建技术、金融、信息、人才、政务(孵化)等五大服务平台,为生物医学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者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类服务。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拉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实现产值约500亿元,带动就业10000人,极大地促进成都市经济的发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绘就新画卷

  中建国际投资(四川)有限公司将秉持“精筑幸福创领潮流”的品牌理念,在推动成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持续贡献中海力量。(本文图片由企业提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