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8点,首届成都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市级决赛正式打响,来自成都各区(市)县的参赛选手,将通过书画素养、书画创作比拼,进行终极角逐。对决结束后,最终的获奖名单也将随之揭晓。同时,在获得书法类一等奖的小选手中,还有20位成绩优异的参赛者将获得“小小汉字传承人”的荣誉称号。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共计343人,其中,软笔书法类106人、硬笔书法类89人,中国画类148人。他们齐聚一堂,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墨韵留香。

据了解,首届成都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活动自5月8日启动以来,共征集书画作品、教学课例、传习工坊项目5860件,经各区(市)县初赛选拔,748件书画作品入围全市书画传习大赛复赛。6月18至20日,市级复赛确定了377件书画作品入围全市决赛,82件书画教学课例和10个优秀书画传习工坊项目获得市级推选活动奖项。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参赛者们潇洒挥笔,各显其才。书法类赛场中,一撇一捺尽显风采,一横一竖窥见真功。优美流畅的笔触,犹如一串串美好的音符,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令人陶醉其中。中国画类赛场上,从辉煌而神秘的古蜀文明,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再到热情洋溢的大运会……一幅幅主题各异的妙笔佳作,展现出选手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表达出当代青少年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灿烂多彩的天府文化的独特理解。

今年10岁的陈逸都,在硬笔书法决赛中创作了《蜀江春晓》和《古诗二首》。学习了2年半书法的陈逸都表示,这次跟很多喜爱书法的小朋友一起比赛很有意思,选择《蜀江春晓》这首诗,是因为他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成都,希望马上来参加大运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能欣赏到成都的美景。
软笔书法类的赛场上,不到11点,来自大邑县南街小学的范永好小朋友就已经提交完作品,仿佛十分轻松。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10岁,马上要升五年级,学习书法已经快4年了。“非常开心能参加这次比赛,其实我并没有特别紧张,当我真正静下心来认真书写时,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写好。”范永好表示,自己这次现场书写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赠花卿》,用的书体则是隶书。“因为学习书法,我接触到了许多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我喜欢隶书,在我看来,隶书的‘艺术性’很强。”

在接到女儿刘煦韬后,看到孩子自信满满的笑容,方女士感到十分欣慰。“孩子马上升初中,学习书法也已经有快6年了。”方女士表示。来自成都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的刘煦韬,对于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相比于楷书,我更喜欢魏碑的灵活自由、艺术美感。”她告诉记者,比赛中自己写的便是魏碑这一书体。“书法汉字给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感觉,让人体会到一种平衡、和谐之美。刘煦韬的妈妈方女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了这次比赛带着女儿学习、训练,也产生了许多感悟。“在这些爱好书画艺术的小朋友身上,我能看到中华文明文脉的延续。而通过一场比赛,以赛促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