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泰国圣特蕾莎学校师生赴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开展研学活动
2023年10月28日 10:47 来源:中国网 编辑:曹惠君

  古诗学习,体育竞技,神奇化学课,非遗手工课……10月26日,来自泰国圣特蕾莎学校44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你好!”

  “萨瓦迪卡!”(泰语,你好)

  金秋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落下帷幕之际,泰国圣特蕾莎学校44名师生前来北外东坡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

  文化课:总是那么意犹未尽

  在双方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背景对比下,有趣的中文课开始了。

  中方老师满面微笑,由浅入深,把人民币的认识等融入到中文教学之中,再层层深入,进入到中国国粹——古诗教学。在为期两天的交流中,每一堂中文课无不呈现出满满的文化自信。40位泰国学生反复练习,课间还找老师帮助纠正,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溢于言表。

  操场上,北外东坡的“网红教师”杜伟别开生面的全英文体育课开始了。泰国学子和北外东坡小学高段的孩子们进行着激烈的比赛,敏捷梯、标志桶、障碍物等都成了中泰学子进行速度大比拼的道具。比拼过程中,杜老师巧用器材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跨、跳、绕,中泰学子激情高涨。

  “哇!”一声声尖叫从学校实验室传出。这是北外东坡社团课老师正在给泰国学生上“美丽化学课”。只见社团老师身着白大褂,手持点火器,瞬间变身魔术师,将另一只手放入带泡神秘液体中一浸,手心的白色泡沫与点火器一接触,瞬间升腾起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泰国学生惊叹不已。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台尝试,感受化学的魅力,体验北外东坡学校化学课的神奇。

  非遗课:总是那么魅力独特

  在北外东坡的风雨走廊,几位身着京剧服饰、头戴京剧发箍的老师正在给学生变魔术。这是一堂将中国非遗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的手工课。王娟老师在几位助教的协助下,给中泰学生讲解又一中国国粹——京剧,将中国非遗文化融入课堂,一步一步教同学们制作京剧头饰。全体泰国学生在中方学子的协助下,制作了一个个色彩艳丽的京剧发箍。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参与制作的京剧发箍戴在头上,让同学帮忙拍照,留存这一美好瞬间。

  通过动手创作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更是一堂中泰学子深入交流的友谊之课。王娟老师在作品点评中说,这些精美的发箍是中泰同学团结协作、友谊之花最好的见证,希望中泰学子友谊长存。

  “尊敬的北外东坡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可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交流的第二天晚上,夹杂着泰味的普通话,伴随着欢快的旋律,两位来自泰国的高中学生站上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大剧场的舞台,开启了由中泰学子联合共创的友谊欢送晚会。大家载歌载舞,欢庆联谊,互赠礼物。北外东坡学子送出了他们亲手制作的将东坡文化与北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徽章,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徽章寄托了他们的美好祝愿。同学们也收到了泰方学子精心准备的具有泰国特色的小礼物。在一声声“卡昆卡(泰语,谢谢)”中,泰国师生两天的北外东坡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临行前,泰国老师转达了泰国学生们的研学感受:“一直听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次研学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待客的热情。北外东坡学校安排的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无比喜爱!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来到中国,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也盛情邀请北外东坡的师生们到泰国做客。”(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供稿)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