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中国京剧艺术节缘何落户四川?
2023年12月16日 09: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祝欢

  12月15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在成都举行,开启名家名角荟萃的京剧艺术盛会。

  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中国京剧艺术节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盛会,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而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以“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主题,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京剧艺术活动。

  这样一场京剧艺术盛会缘何落地四川?

  守正创新,一次担负新文化使命的具体实践

  “从艺术上践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使命。”此前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中国京剧艺术节落地四川时,发布人这样标注这场艺术盛会的意义。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戏曲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有“蜀戏冠天下”的美誉。以此次活动举办地的成都为代表,从金沙遗址商代石磬到永陵“二十四伎乐”,还有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的诗句等,都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戏曲发展源远流长。

  据悉,近年来成都已建成拥有成都城市音乐厅、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新声剧场等综合剧场76个,戏剧演艺相关企业1600余家,戏曲演出场次、票房综合排序位列全国第五,这些都为中国京剧艺术节这样一个全国性专业文化艺术活动落地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走过了28年历程的中国京剧艺术节此次落地四川,坚持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注重以广泛的题材、多样的剧目类型体现人民视角和时代精神,也正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实举。

  同时,以中国京剧艺术节落地四川为契机,以文化人、以艺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据悉,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上演80余场优秀戏曲演出,推出大力度惠民票价、院团下基层公益演出、京剧快闪等举措,贴近群众生活,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品味戏曲之美,打造全民共享京剧文化的魅力,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交流互鉴,一场京剧和川剧的同台绽放

  名家荟萃,唱念做打,精彩纷呈。当晚,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唱响“梨园盛典”,从全国遴选出21台大戏和4台折子戏组台亮相,杜镇杰、张慧芳、金喜全、王平、张建国、李佩红、赵秀君等广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带来好戏连台。

  令观众惊喜的,还有陈智林、沈铁梅、陈巧茹等川剧名家,也登台演出,上演京剧与川剧的同台绽放。尤其是《贵妃醉酒》《白蛇传》等经典曲目,共同演绎同台不同腔,让人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黄小驹表示,京剧对我国众多地方戏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而地方戏也为京剧艺术的创新创造提供了灵感和养分。京剧和地方戏,从声腔的发展,到表演艺术的融通,再到剧目的移植,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关系都十分密切。

  在新时代再推动京剧与川剧的交流互鉴,也正是此次中国京剧艺术节落地四川的深远意义之一。据悉,本届京剧节期间,将开展川剧精品剧(节)目展演,组织四川省及部分省外川剧精品剧目和折子戏专场集中展演,推出京剧名家名角走进成都景区快闪等活动,加强京剧和川剧的交流互鉴。

  此外,本届京剧节期间还将推出“一剧一评”、系列专题研讨会等,将关注京剧与地方戏如何在兼收并蓄中继承发展等话题。

  “以交流为契机,相互借鉴,推动川剧纵深发展,吸取其他戏种的优点,探索多元化的类型创作,推动一批精品创作。同时,借助本届京剧节,通过同台展演,多方面多渠道宣传推广川剧文化,让更多人热爱传统川剧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艺说。

  记者 吴梦琳 薛维睿 摄影 李志强 向宇 吴枫

  (来源:川观新闻)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