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温江:民生实事有温度 市民生活有“质感”
2024年06月03日 14: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日电 近日,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开诊,“家门口”的暖心守护,让温江人的健康更有“医”靠。温江旭辉Cmall开业,240余家品牌店丰富了温江市民“吃喝玩乐购”多元消费场景;温江与成都教科院签署协议,双方共建温江区科创中学,温江再添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温江坚持“民生为大”,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不足一月,三件民生实事相继落地,为温江市民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温江区科创中学位于金马街道,占地约131亩,规划学位3900余个,办学规模为78个教学班。该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成都教科院签约领办等于是为办学质量上了一道“保险”。据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办后,将把温江科创中学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科创优势突出,兼具文化感、智慧型、现代化与学术力的高品质公办中学。近年来,温江区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先后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在温高校合作共建附属学校14所,引进成都七中、川师大等优质资源领办学校3所。不断上新的“家门口好学校”,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期盼。

  温江旭辉Cmall方圆3公里内分布有上百个住宅小区、14座写字楼、60余所学校。作为温江大学城商圈首个TOD商业综合体,旭辉Cmall将“休闲、娱乐、家庭、购物”汇集一处,不仅丰富了温江的商业地图,也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此外,温江旭辉Cmall还提升了娱乐体验业态占比,引入多家娱乐体验品牌首店,包括幸福蓝海国际影城、星聚会KTV、海乐健身等,满足市民新奇体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乐趣的生活聚集地。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诊,为温江人的健康又加了一层关爱。医院定位为“医、教、研”融合的高水平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诊疗科目齐全。自试运行以来,医院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持续优化医疗流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行24小时应诊,周边市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以前看病,我爱去温江人民医院。现在好了,来这里又近又方便,也是公立医院,心里踏实!”温江天府街道居民张世芬说道。

  民生连着幸福。温江人的幸福载体可以像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那般“宏大”“丰满”,也可以像市民夜校,甚至是小区电梯那般“具象”“苗条”。

  公益课堂。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公益课堂。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自5月上旬开始,温江区涌泉街道社区教育学校推出家门口的“夜间公益课堂”,为居民群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充电学习”“上兴趣班”成为当地居民“夜生活”的新常态。目前开设的课程有瑜伽、藤编、微盆景、篮球、羽毛球等线下课程。另外还通过社区教育公众号平台还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操、中药槌、中药枕制作等线上微课培训课程。江浦路社区教育工作站负责人透露,首次开设3个瑜伽班50个名额,一经推出即“秒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这次上夜校的机会是我拼手速‘抢’来的,必须好好珍惜。”报名学习瑜伽的刘女士说。

  恒大城小区是温江的“万人小区”之一。今年他们首次动用维修基金利息41.08万元为144部电梯购买了保险。为什么要给电梯买保险?因为小区自2008年交付以来房龄已超过16年,因电梯老旧引发矛盾的情况日益凸显。面对经济、安全、时间三本账,大家一致同意为小区电梯买保险。参保后,故障排查和维修交由保险公司完成。截至目前共出险70次,维修更换部件132个,目前电梯投诉锐减、维保时间缩短,居民的心气也跟着顺了。房龄老旧必然伴随电梯老化,做好老旧电梯维保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恒大城小区为电梯买“养老保险”做法,也为温江其他小区蹚出了一条路子。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温江区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连续五年登上“幸福”榜单。一件件实事、一个个细节就是上榜的“推荐函”。

  “民生实事,关乎百姓冷暖和幸福指数。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市民‘身边小事’作为‘头等大事’,下大力气实施民生工程,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在医疗、就业、教育、居住、养老、交通、社保等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把‘民生实事清单’变成‘市民幸福账单’,以民生温度标注‘温江一家亲’的幸福刻度。”成都市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