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 (吴平华 杜云 张必柱)近年来,为高效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筠连县团林苗族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便民服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基础激发文旅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我今天来办理屋基证,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办理完成了,也不用跑几次了。”村民舒忠银对当前的便民服务水平很是满意。
团林苗族乡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限,如通过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措施,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打通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采用“上中下”联动方式,成功对上争取团林至蒿坝22.4公里道路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并快速推进建设,自开工以来目前挡墙已完成90%,水沟浇筑已完成80%,正在完成路基拼宽以及涵洞安装建设,优化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对乡内环线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全乡硬化公路达110.9公里,扩宽改造42.7公里,充分调动村民群众,采取“补助+自助”的方式,带领村民小组修建产业便民路94.5公里,切实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获得感。
民有所需,服务必所及。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到家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人口基数不大,快递公司在设置服务站点时基本都不会考虑在我们乡上,为了让快递公司能够在乡上设点,我们多次与圆通、韵达、邮政等公司协商,通过多方努力,目前有3家公司在乡上设置了服务点。”团林苗族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员林焕英介绍到。通过优化配送路线,降低快递公司配送成本的同时,提高配送效率,每年为群众至少节约20万元物流费用。
后沟水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烟水工程水库,为了让水库资源更好惠及当地群众,团林苗族乡通过与县水利局、筠连县畜牧水产中心、筠连县三川水务公司沟通协调,成功取得后沟水库开发经营管理权,利用现有资源开放垂钓、烧烤、露营为一体的家庭周末休闲地,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解决了多岗位人员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餐饮住宿娱乐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动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增收。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型,还要有魂。为更好塑造苗乡文化灵魂,团林苗族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作为乡村文化核心,以此打造苗裔文化体验圣地。通过建立“苗族蜡染”基地不仅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不断宣传和传承壮大了苗乡特色产业。
“我们将立足县委农旅商贸融合片区发展定位,”团林苗族乡党委书记郑万江表示,“通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