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雁江:447家企业结对169个村 携手共促乡村振兴
2024年08月26日 14: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6日电 (吴平华 胡明贵)8月的鸡鸣山,绿意盎然,漫山的柑橘林郁郁葱葱。橘树上,鸡蛋大小的橘子颜色青绿、长势良好。“这一片柑橘共1200余亩,是村企结对共建项目,种有明日见、晚红血橙、春见、爱媛等品种,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四川省秋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开贵说,几年前,公司在市区工商联引领下,与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结对,共同建设鸡鸣山柑橘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柑橘等水果1500余亩。

与水而居的美丽环境。胡明贵 摄
与水而居的美丽环境。胡明贵 摄

  据了解,该基地依托“雁江蜜柑”品牌,探索“公司+协会+专合社+农户”的村企融合发展模式,优选品种,精心种植,科学管理,打造品牌,拓展销路,从源头生产到末端销售统一标准、全程管控,推动柑橘稳产提质。近年来,基地柑橘年产量约300万斤、产值约500万元。

  “除了柑橘,我们还发展榨菜和稻虾,形成了‘山上有柑橘,山腰有榨菜,山下有稻虾’的产业格局,统筹推进果蔬粮渔,促进稳粮增收。”明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静介绍,此外,通过土地租赁、到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关系,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实现了企业、集体和村民三方共赢。“基地常年固定用工约80人,季节性务工峰值期达200余人,每年发放工资约280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增收5700余元。”

  经济发展了,村集体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2023年,明月村集体经济收入13.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曾经的贫困村蝶变为产业美、精神美、环境美、生态美的“四美”乡村,先后获得“省级四好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秋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明月村携手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这只是雁江区“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村企共建的典范。“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以来,雁江区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服务协调、资源整合等机制,引导民企商会到农村投资兴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推行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结对模式,推动村企共建共赢、融合发展。”雁江区工商联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有447家企业与169个村结对,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能。

  四川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丹山镇楠木村等结对,带动养殖就业32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四川水南谷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与南津镇湖广村合作,连片发展优质柑橘,推动雁江蜜柑走出国门、出口中亚多国;四川雁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保和镇马蹄湾村携手,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推动雁江小龙虾养殖扩面发展到近3万亩……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各民营企业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公益捐赠、消费助农、捐资助学等,累计捐款捐物近300万元,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产品销售、帮扶农村困难群体等方面贡献了力量。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雁江区工商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服务更多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村企共建取得新成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