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资阳雁江:“移走”人情负担 “加码”幸福生活
2024年09月03日 11: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吴平华 胡明贵)“现在礼尚往来的负担轻了,红事白事一般随礼金200元,有的生日宴也不随礼金,在这方面村里也出台了规定。”谈及婚丧喜庆等宴席的变化,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村民廖昌琼深有感触,“前不久幺叔进五十,只邀请了亲朋好友,摆了五六桌,不收礼。”

村规民约教育实践活动现场。胡明贵 摄
村规民约教育实践活动现场。胡明贵 摄

  她所说的规定,指的是该村的《红白事操办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据了解,为规范村民办理婚丧喜庆等事宜,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的陈规陋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晏家坝村制定了该《公约》。

  “原则上提倡不办除婚丧嫁娶以外的事宜,确需办酒席庆贺的,仅邀请亲戚简办聚会,不收受亲戚以外人员的贺礼”“婚事办理天数不超过1天,丧葬活动原则上控制在3天以内,宴请酒席只办1次”“操办婚丧事宜收受亲属以外个人赠送的礼金不超过200元、亲属礼金不超过400元”……《公约》对婚丧喜庆等事宜的宴请对象、规模和标准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我们成立了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了红白理事会,服务全村婚丧事办理。”晏家坝村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张建平介绍,此外,还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制发《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倡议书等,并加大宣传,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宴席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晏家坝村村民的收入不断增长,人均年收入已达2.7万元,但宴席的排场和档次、礼金等不增反降。“以前红事大多按照‘软三天硬五顿’的标准办,白事则从事发当天一直吃到安葬完毕,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村民随礼也暗自攀比。”张建平说,“现在这种大操大办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礼金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红白事一般200元,彩礼一般在1万多到几万之间,有的甚至是零彩礼。”

  晏家坝村多措并举让婚丧喜庆回归“人情味”,这只是雁江区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减轻百姓负担、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缩影。

  近年来,雁江区聚焦宴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文明现象,出台了《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明新婚俗倡议书》《文明殡葬倡议书》等,推行节俭用餐、文明婚嫁、绿色殡葬等。同时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执行新事新办相关规定,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自觉摒弃陈规陋俗。

  此外,雁江区还依托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策划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开展送文化下乡,宣传移风易俗,用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引领文明行动。

  如今,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光盘行动等文明新风正吹遍雁江大地,移风易俗的“金钥匙”,打开了乡风文明和百姓减负“两把锁”,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密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