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中国团队创建“中国版”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
2024年09月19日 16: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9日电 (记者 王鹏)近年来,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增高,给民众带来了极大心理负担,精准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记者19日获悉,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影智能与上海科技大学医工交叉团队基于12万例中国人群肺部影像数据,整合多源信息,创新研发的“中国版”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C-Lung-RADS,近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正式发表。

 图为论文发表截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供图
图为论文发表截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供图

  “现行的国际肺结节分级诊断标准主要依赖于人工评估,并缺乏聚焦中国人群的验证和优化,在临床中常出现不适配患者真实病情的情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李为民说。

  李为民进一步解释,如果按照“国际版”肺结节分级诊断标准,中国临床常见的直径5毫米-10毫米小结节患者,通常会因为焦虑、恐慌心态而要求进一步检查,但大多数此类结节是良性的,这可能会出现过度诊疗。“如果医生对小结节的良恶性判断不精准,会导致出现错诊、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等问题,致使患者错过最佳诊疗时间。因此,亟需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结节风险分级系统,让患者更放心,医生诊断更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联影智能合作,纳入12万例中国人群肺部影像数据,并将影像学数据、临床病历信息以及随访期间的结节变化情况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成功创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以更全面的视角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等级,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据介绍,该系统采用数据驱动的模式,以阶梯式、多模态方式自动分类、评估肺结节,并给出不同风险等级肺结节管理建议。

  “经过数据验证,我们发现C-Lung-RADS在敏感性等多项指标上表现优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王成弟介绍,该系统鉴别高危肺结节的灵敏度为87.1%,能够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识别高危肺结节,减少漏诊情况发生。此外,该系统融合影像、临床、随访数据建立多模态融合模型,精准诊断极高危肺结节,能实现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为肺结节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李为民表示,C-Lung-RADS在数据源头上具有“中国特色”,为医生提供了更专业、更适合国人的肺结节精准诊断与评估“中国方案”,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我国重大疾病诊断标准本土化的一次重大突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