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科技助力会东黑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月27日 14: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7日电 (肖顺畅)秋高气爽的时节,会东的山间云雾缭绕。山坡上,膘肥体壮的黑山羊优哉游哉地吃着草,不时追逐嬉戏。

  说起会东黑山羊,很多吃货都知道,这种土生土长的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吃货和美食家们的喜爱。据了解,会东县从1994年开始对本地建昌黑山羊进行选育,2004年开始,引进金堂黑山羊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通过多代次的杂交选育,形成了目前独具地方特色的建昌黑山羊改良群体“会东黑山羊”新种群。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会东黑山羊产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种种挑战。

会东黑山羊。沈晓庆 摄
会东黑山羊。沈晓庆 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凉山州农科院(原凉山州畜科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会东县政府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的策略,持续开展会东黑山羊新品种的选育,提高种羊质量,同时降低养殖风险,为全国肉用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种源支撑,以会东黑山羊为核心,持续开展会东黑山羊、云南半细毛羊、黄山羊、奶山羊“四只羊”的选(培)育及良种良养配套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工作。

  项目以“会东黑山羊”肉用山羊新品种选育为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充分利用现有建昌黑山羊改良群体“会东黑山羊”的基础开展培育,选择理想型个体,组建“会东黑山羊”育种核心种群,整合科研院所、企业等技术力量,集聚育种、动物营养、疫病防治等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和人才,根据黑山羊生产等关键共性问题和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组建产学研联盟,按照“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将研究集成的成果示范应用到相关种羊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

  同时,会东县农业、科技、财政等多个部门同时发力,通过校地联动、部门协同的方式,采取多项措施,旨在推动会东黑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会东县经信科技局为此启动县级科技项目用于黑山羊育种研究,而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则派遣专家团队不断深入乡村,实地走访调研会东黑山羊发展情况。

  凉山州农科院作为此次转型升级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派出了一支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深入会东县各个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专家们针对当地养殖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不仅提高了黑山羊的生产性能,还兼顾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科学养殖黑山羊。沈晓庆 摄
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科学养殖黑山羊。沈晓庆 摄

  凉山州农科院的科研人员采用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对黑山羊的遗传信息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大数据分析,科研人员能够精确预测育种结果,优化繁殖策略,这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是难以想象的。此外,项目组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黑山羊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羊群的生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有效提升了会东黑山羊的品质。此外,专家们还对养殖户进行系统培训,包括饲料营养搭配、疾病预防控制、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知识。

  据了解,当前凉山州农科院与会东县共建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聚力推动“会东黑山羊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子项目实施,建设会东县黑山羊三级良繁体系,研究制定会东黑山羊品种标准和饲养管理技术。

  据悉,“十四五”期间,会东县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肉羊养殖场,提高肉羊出栏量,继续积极培育会东黑山羊品种,完成会东黑山羊的品种培育申报工作,建立健全会东县黑山羊养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黑山羊养殖实用技术,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打好“质量+生态+品牌”组合拳,增强会东黑山羊市场竞争力、产业新活力和品质影响力,不断助推会东黑山羊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力争黑山羊年存栏达100万只以上,产值达20亿元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