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第二届环喜马拉雅地区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加德满都举行
2024年10月03日 12: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日电  10月2日,第二届环喜马拉雅地区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论坛现场。苟小华摄
论坛现场。苟小华摄

  本次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加德满都人文学院语言与大众传播系和康巴卫视共同主办,由电子科技大学—加德满都大学“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数智公共治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数字文化与传媒重点研究基地承办。

  在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和加德满都大学校长Prof.Bhola Thapa分别致辞。

论坛现场。苟小华摄
论坛现场。苟小华摄

  论坛共邀请了尼泊尔、美国、印度、英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不丹等国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100余名业界专家学者,共同就《环喜马拉雅地区命运共同体建设》《跨文化传播与族群交流交融》《数字化与城乡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与合作治理》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共同为环喜马拉雅地区的繁荣发展献智献力。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表示,环喜马拉雅地区地域广袤,人口众多,论坛的举办对于打破环喜马拉雅地区各国间的隔阂、增进相互了解和认知,推动区域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环喜马拉雅地区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和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亚洲文明研究中心Ghani Rahman教授表示,中国在整个环喜马拉雅地区扮演着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理解与认同以及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多重角色。本次论坛,研究环喜马拉雅地区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就传播和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能看到彼此的差异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加德满都大学语言与大众传播系主任Nirmala Mani Adhikary认为,本次论坛是中国、尼泊尔和其他国家高校教师和学者分享知识、建立联系的关键平台。它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为环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的学术交流和文化合作铺平了道路。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媒体中心教授 Manukonda Rabindranath表示,这次参加论坛看到有很多年轻人,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个论坛很重要,因为讨论很多国家的文化,介绍了自己国家更多的文化,所有人都知道亚洲的生活习惯,所有人可以健康的生活。

  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韩洪表示,本届论坛不仅是一次文化交融的盛宴,更是多国学者互学互鉴、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见证。接下来,电子科技大学将积极搭建跨国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媒体合作的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促进环喜马拉雅地区不同国家间的信息相通、文化相通和民心相通。

  本次论坛旨在分享以数字传播为基础的新闻传播、公共管理、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建的研究成果,各抒胸臆,以期环喜马拉雅各国政府和机构在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信息交流与沟通、教育文化等领域,有更深入的交流和互鉴。参与此次论坛的人员表示,本次论坛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环喜马拉雅地区在数智时代的成果共享、互惠互利、文化互通、民心相通与长治久安,构建环喜马拉雅地区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的意义。

  论坛期间,还将同步开展“魅力天府·人文中国”四川优秀人文纪录片展映展播、“神秘蜀韵·人文中国”主题书展及尼泊尔媒体产业调研活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