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黑科技”源自本地园区
2024年11月01日 21: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11月1日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该市首条具有高架区间的全自动运行线路——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已投入空载试运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100%“成都研”,设计、研发、测试和安装调试等工作也均在本地完成。

  据了解,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交控”)由成都轨道产投集团、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交子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2021年12月落地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从事行业领先的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吸引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200余名研发人员。

成都交控大楼。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成都交控大楼。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在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6层楼高的成都交控大楼十分醒目。走进一楼的“轨道交通未来实验室”,一节等比例的地铁列车模型在模拟轨道上停放着,闸机、车厢、智能信息显示屏等深度模拟了未来智慧列车的模样,科技范十足。“研发团队为27号线一期创新应用‘全电子联锁技术’、国内首创‘自主后备运行模式’、量身定做‘湿轨模式’,全面提高了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成都交控副总经理奚佳毅称,目前已取得17项专利。

  二楼在建项目测试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紧张的工作场景。在这里,基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场景,自主研发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将在北京、深圳、苏州、天津等城市轨道交通应用,为列车全自动运行带来更多可能。“已完成并发布专利50篇,签订合同超21.85亿元,取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成都交控董事长张扬表示。

实验室一角。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实验室一角。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从落地到现在,不过两年有余时间,成都交控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在张扬看来,这些都离不开成都的“产学研用”资源优势。“成都高校众多,为研发提供了人才支撑。”张扬称,从最初100余人增加至现在的200余人,既有来自北京的技术人员,更有从本地高校、专业机构招聘的专业人员,共同形成了核心研发团队。

  一个园就是一条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从企业发展“单打独斗”到产业协同“积流成渊”。目前,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培育轨道交通等主导产业,集聚“镇园之宝”,打造专业化“园中园”,已形成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成都轨道集团表示,将持续强化轨道产业生态建设,加力招引培育一批本地硬核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让新质生产力“链”上“成都造”,推进成都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建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